浅谈学本位要求下初中英语与德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郭若愚
[导读] 当前盛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以生为本”的学本位思想
        郭若愚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灌溪初中,江西省吉安市 343700

        摘要:当前盛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以生为本”的学本位思想,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德育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当前教育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学本位为视角,结合具体的英语课堂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和思维,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
        关键词:学本位;初中英语;德育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本位思想,有效融合英语与德育内容,注重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的现实意义
(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影响。道德教育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关键性的地位,不仅影响到国家的大政方针,还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道德建设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道德支持和保障,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平台。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德育是道德建设的关键,直接影响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实施有效的德育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平[1]。
        (二)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中,应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共同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在需求审美、理智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道德教育,以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德育不仅影响学生未来的道德素质和水平,还影响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因此,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
   二、 学本位要求下初中英语与德育的融合
   (一)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利用已掌握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局限于课本知识,常常会采取单一的讲授法,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也无法有效开展德育的教育与学习。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平台和设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得初中英语与德育有效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氛围[2]。例如,在学习“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这节课时,教师在讲授“used to”短语的基础上,应把握课堂的教学时机,引入学生曾经犯过的错误和缺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一个小朋友曾经害怕黑暗,夜里不敢独自睡觉,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勇敢的面对黑暗。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冲击学生的视觉等各种感官,为学生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以提升学生勇于改正错误,勇敢成长的道德思维。

在学本位要求下,教师应结合初中英语的课堂实践,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在教师培训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氛围。
(二)抓住德育教育的时机
        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部分教师尝试渗透德育教育,但是以模板式的教育方式开展,将英语教学与道德教育进行拼接,导致德育教育的生硬化,无法抓住德育教育的时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认真备课,做好教学的导学案工作,为学生的德育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道德教育与英语教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在学习“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提供动感的音乐,并组织学生随机性的舞动。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当前广场舞的现状,组织学生分析跳广场舞的利弊,并向学生讲述广场舞大妈在深夜播放音乐跳舞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社会公共场所,应该讲究社会公德,在不打扰别人休息的情况下,进行唱歌跳舞。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分析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具体的社会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渗透德育教育的时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平。
        (三)构建科学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在评价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基础上,融入道德教育的评价,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德育兴趣,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德育的评价应贯穿整个英语课堂,在教学开始前,应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进行评价,在课堂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形成性德育进行评价,在课堂结束后,应进行道德教育的总结性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应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引起学生对德育的重视,有意识的主动接受德育教育,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家长会等各种方式,组织家长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评价,拓展学生的德育空间,形成高效的家校合作,以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例如,在学习“?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节课时,教师在讲授本节课重难点的基础上,应针对学生现有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对自身的自由度进行评价,还应引导家长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杜绝“家长包办一切”的德育教育观,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利用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本位的要求,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初中英语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情境,及时的把握教育时机,并对现有的道德教育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贾志杰;. 学本位要求下初中英语与德育的融合[C]// 中学教育科研. 2018.
        [2]于玉平.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融合[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8, 000(030):66.
        [3]程立新. 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对策浅谈[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6):7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