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华
广东省大埔县大埔第二小学
摘要: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标准也越来越高,德育教育成为各所学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在尚未成熟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前进都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当下小学德育教育实践和核心素养教育背景,简要分析如今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路径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随着时代对于人才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德育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性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发展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标准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良好德育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各门课程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为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小学生的培养与振兴中华民族息息相关,所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和国家才会持久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占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德育教育目标模糊
虽然目前国家大力主张德育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德育教育嵌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老师和家长也还是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放在次要的位置,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方法形式化,实质性作用不强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教师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德育教育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但另一方面,教师们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仍然不够透彻,并不能将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整体的教学水平。[2]
(三)德育教育实践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性
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教师在制订德育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密切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最终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同时也会阻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班主任主导下的德育教育缺乏有效开展的机制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几乎开启了“保姆式”的工作模式,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的工作量较大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难以精准化,实效性也不能得到保障。
[3]同时,德育教育工作仅由班主任一人主导,其他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却忽略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能与各门课程进行高效融合,导致其缺乏有效开展的机制。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多元路径探析
(一)摆脱分数至上的思想观念,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成绩只能作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分数只是代表学生某一个阶段对于知识的汲取效果,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能力的高与低和未来发展的好与坏,相反,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更直接地影响了小学生未来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转变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思维观念,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积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强化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应该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一味地将德育理论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坚持启发性的德育教育原则,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思考。同时,教师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多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订德育教育的计划,促使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加精准化、更具有针对性,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4]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抛弃传统模式下单一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样化教学,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与渗透
德育教育不能仅仅由班主任一人来开展,而应该与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共同进行。课堂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各个学科的课堂知识讲授上都应该融入德育元素。教师们应该详细分析不同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要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注重将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高效结合
在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努力做到让学生将德育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校和教师不能将德育教育拘于课堂中,而要通过开设多元化的德育活动,将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例如:在植树节,组织小学生在学校附近开展植树活动,在植树活动当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环保意识;在清明节,组织小学生进行为烈士扫墓活动,让其树立缅怀先烈、尊重传统,铭记历史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小学生为父母做一件身体力行的小事,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突显和凝聚德育的大主题。与此同时,学校要定期开展德育教育表彰活动,例如德育标兵评选的活动;教师也可以时常对学生们进行口头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总结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良好成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进步。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时期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同时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以往过时的、陈旧的、刻板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健康,重视学生思想品格和人格素养的培育,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小学生,使其成为一名对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玲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49-5
[2]杜英.小学德育教育多元化开展的路径剖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02):95.
[3]陈菲.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体育德育渗透路径[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长沙会场)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4]黄丽娟.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路径[J].小学时代,2020(10):100-101.
[5]李娜.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18(04):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