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彪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小学 贵州 望谟 552300
近年来,我们黔西南州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题,不断推进民族教育学科紧密结合,打造一校一品,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在全州多个试点学校开设了高脚竟速、押加、竹竿舞、板凳舞、丢糠包、毽球、荡秋千等传统体育项目,涌现出了兴义市万峰林民族学校、兴仁市屯脚中学、贞丰县第六小学、龙广二中等典型代表。在望谟民族中学,挖掘“民间、民俗、民族”三民文化,编制《民族体育运动与健康》《民族体育进校园教程》、布依版民歌《刺梨花》、坎边村布依民歌《呦阿咧》等以“三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把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成果引进课堂,融入教学。下面我就粗浅地谈谈我校民族体育布依族“糠包”引入校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一、望谟县实验小学学生在学习包“三角粽”。
望谟县有布依、苗、汉、瑶、壮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仅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还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该县也因此于2017年成功申报“最多人同时用坊线车纺线”吉尼斯纪录,被中国民族节庆专委会授予“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先后获得“中国布依古歌之都”“中国布依纺织文化之乡”“中国布依语言文字培训基地”“贵州省民族美食文化之乡”荣誉称号。这里的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县内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校园成为孩子们体验民族文化的乐园,人人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动局面在校园里逐渐形成。
.png)
二、学校开展寓教于乐的传承民族文化,让学生更有兴趣。
“‘三月三’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三月三’这天,家家都做五色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这是我们学校教师教授给小朋友们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的一个常见的情景。因为我们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围绕民族节日或日常生活中组织学生开展包粽粑、制作干板菜、煮红鸡蛋、包三角粑之类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习俗。
与此同时,我县其他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也会不断更新内容、创新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传承教育活动,将游戏项目和尊重民族习俗、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融汇到课堂中,陶冶孩子的情操,让民族文化在寓教于乐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引导更多人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民族自尊、自信与自豪。比如二中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吸收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要素,在县民宗局、文体广电局的支持配合下,积极把民族文化元素渗透到校园中来,聘请了民间美术(剪纸及手工)教师韦大钊等担任学校的民族民间文化课授课老师。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提炼和创新,先后打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大课间——《布依竹鼓操》,挖掘、整理、创作布依山歌童谣《赛和乜》、布依山歌《布依织布谣》,开设了双语教学,用口传身教的布依族文化,编制了《望谟县同步小康双语教材读本》课程,体现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的“布依文化墙”,走出一条“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特色办学之路,被授予“黔西南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优秀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文化与生活融合,让教学更能入脑入心。
我们学校现在很多小朋友不会做家务,有的连饭都不会煮。于是学校就开展了民族美食制作、绣鞋垫、刺绣比赛等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尝试制作美食、刺绣,丰富他们的兴趣,也能加强生活技能。于是,学校就选派部分教师先决定制作哪种美食,自己提前在家练习。到学校后,还把他们的想法和其他老师交流,一切准备好后,再外出购买所需的材料,就这样边做边学,让这部分老师从“门外汉“成为了学校的“美味巧匠”。
我们学校现有教学班35个,在校学生1663人,其中布依族学生1000多人,占总人数60%以上。建校以来,学校一直秉承“和善尚美,德才兼备”的校训精神,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向学校师生展示独具魅力的民族风采,也进一步展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学校实施“双语和谐”环境建设,借助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契机,整合社会资源,邀请民间老艺人到学校开展布依族歌舞、布依手工刺绣、布依纺织、布依小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和发扬布依族传统文化,并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大课间活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等,让民族文化扎根校园,开花结果。
学校把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了解它、喜欢它、使用它,才能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我们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传统文化本土化,让传承更有持久魅力。
许多同学都会说:“我们布依族有甩‘糠包’的习俗,布依族传统节日期间,男女青年之间会互投糠包,现在学校把地方民族文化引入课堂,给我们传授制‘糠包’、怎么玩糠包等,非常有意思,我们都喜欢学。”
的确,我们学校近来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数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着力打造“厚德重智、艺体双飞”办学特色。该校深入民族村寨挖掘、整理、收集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并引进校园,目前已编写了《布依山水 美丽望谟》《民族体育进校园教程》等13种地方民族文化校本教材,把布依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麒麟、铙钹舞、丢糠包、糠包舞、竹竿舞、竹鼓舞、打陀螺等引入体育课堂,将民族舞蹈(布依族的山寨舞以及竹竿舞、苗族的板凳舞)、乐器(二胡、勒尤、唢呐、箫、木叶、铙钹)、脍炙人口的原生态布依族古歌《坎边山歌》《桑郎大调》《布依敬酒歌》《布依童瑶》等引进音乐课堂教学,此外,还把民族服饰、绘画工艺、蜡染等引入美术课堂。组建了合唱团、耍麒麟、丢糠包、铙钹等表演队,成立了民风管韵、亚鲁、唢呐等32个社团组织,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平台,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我们学校除了抓教学质量,我们还着力打造民族特色,希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