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通过声势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饶燕玲
[导读] 在基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过程中
        饶燕玲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省三明市354500

        摘要:在基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部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所谓以生为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中了解和掌握小学音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在课堂上实际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音乐课的价值也有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定理,其本质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基础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
        
        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新型教育理念相结合,降低教学的无效性,改善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对于现代的教师来说属于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现代音乐教师通过不断尝试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计划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在现代的音乐背景下,教师通过采用较少的物力和人力达到培养学生基础的音乐知识基础,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活动。但是,从目前的现状,音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弥补音乐方面的缺陷,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小学音乐课程有以下教学方法[1]。
一、采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模式,开启学生的音乐之旅
        现阶段学生随时都能接触到电子产品,而很多应用程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教学。例如,现在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抖音、快手、b站等多种类型。教师在上课的几分钟前播放一些这些应用程序上比较火的歌曲,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片段,为学生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以及生动活泼,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2]。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兴趣范围之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画片,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将学生代入教学环境之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这些比较受欢迎的歌曲里面的音乐基础,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对这些歌曲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更贴切于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枯燥的音乐乐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有意义的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才艺能力。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天赋,遇见天赋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本人或者是学生的家长,让它们更深层次的了解音乐,避免丧失一些有天赋的人才,对于天赋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不同于考试科目的教学信息。
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对教学效率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一些小动作,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谈一两分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发现学生不再出现听课疲态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再继续进行之后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有机会放松一下紧绷的大脑。教师可以将声势教学加入教学方案之中。声势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拍手,拍腿,跺脚等能发出声响的肢体动作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较为轻松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上提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关音乐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或同桌两人之间相互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在学生讨论结束以后教师选一些学生代表回答自己小组的想法,同时,其他小组存在不同意见时可以自行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代表的回答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会不一样的想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且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无法精确把握上课过程中的时间,容易出现教师上完课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这也加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的机会。
三、重组教学内容,创设新的教学资源
        教师通过深刻理解和钻研教材,组成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基础教学知识,不要过于刻板,不知变通。教师可以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学好音乐的竞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进行授课,例如,进行小组大比拼,分为两部分比赛内容,第一部分是考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对以前学习的基础知识提高一个复习的机会,第二部分是学生比拼自己知道的一些特定主体的歌曲,如爱国专题。采用这种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在这节课程结束以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收集一首爱国专题的歌曲,并对它的背景和制作歌曲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整理,在进行下次课程的过程中挑选部分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一个古今结合的专题,让学生体验不同时代的歌曲的魅力,让学生拥有一次切身体会的机会。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不同背景下的音乐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歌曲之间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进入老一辈的爱情故事,走进斗志昂扬的抗日战争中,体会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后到达现代社会的歌曲。通过这种形式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于以上这种教学形式属于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时代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体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总结:
        小学音乐课程是提高和优化音乐教学的关键,通过从多个教学层面出发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身专业水平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淑红.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P117-P118.
[2]曹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9):P60-P60.
[3]杨晓君.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36):P215-P215.课题项目: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声势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JYKT-200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