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廖剑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多领域快速发展,

        廖剑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平乐乡中心校,广西河池54760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多领域快速发展,对小学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美术课程占据重要位置。在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拟定中主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美术人才教育中要注重做好基础教育。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程度较高,有效的美术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自主发挥、自觉动手、自由表现、自由想象。在美术教学中要对色彩、线条结构、敏感度等集中划分,在教学中突出色彩重要性,提升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成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实践

        在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的绘画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绘画中要注重做好色彩调试,认识到各类色彩是如何组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明确相应目标,保障色彩课堂教学开展趣味性更高,便于学生认识掌握各类色彩的神奇之处,这样能专注于色彩相关知识学习。
一、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展开趣味化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点
        爱玩是诸多学生共性,多数学生喜欢做游戏、嬉戏打闹。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更多趣味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这样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中学习更多知识,还能加深知识学习印象。在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要保障色彩元素与游戏活动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趣味性较高的环境中展开想象、思考,能从视觉角度获取色彩冲击。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场地,让学生在丰富想象力基础上展开美术创作。在轻松的玩乐环境中展开学习,学生更容易放得开。教师要为学生合理布设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应主题促使学生能自主完成美术创作任务。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锻炼美术综合素养。在各个作品完成之后要让学生提出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此类创新化、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模式容易被更多学生认可。有助于学生快速运转大脑,对色彩能建立更为全面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妙[1]。
二、注重展开脑力风暴,将色彩和学习内容有效结合
        在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物进行观察,让学生在事物观察中对各类色彩元素有效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色彩属于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诸多鲜艳且充满活力的色彩能让人产生相对愉悦的心情。在小学美术中展开色彩教学,要先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明确认知。比如在绘画中要注重做好燃料填充,促使绘画作品更为美观、内容传递更丰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看更多较为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色彩表现力较强的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有助于获取色彩的基本内涵,便于对色彩合理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各类简单作品动手制作,能对各类颜色合理搭配、运用[2]。在动手动脑中,学生对色彩运用更为灵活,能提升作品整体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要融入更多生活元素,在学习中也能引导学生如何生活。生活与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日常生活中色彩元素随处可见,对色彩恰当运用能体现整体视觉表现力。

在各类美术作品中要注重实践创新,对各类色彩元素合理拼接,教师要注重做好针对性引导,促使学生能高效化练习。比如在“魔幻的颜色”教学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色彩,对各类色彩合理搭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部各类花草树木,比如观察树叶形状、颜色,花瓣与花蕊颜色等。在观察中指导学生对各类色彩合理搭配,便于学生对色彩搭配建立全面认识。感受到生活中色彩元素传递的情感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等[3]。
三、强化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
        从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中能得出,针对初步接触美术课程的小学生来说,其掌握美术色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当前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要注重遵循循序渐进流程展开教学。让学生做好美术基础认识,对色彩进行观察,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学生能高效化完成教学任务。在观察色彩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为重要指导者,指导学生观察主体色彩对象、周边环境等,这样能有效观察到完整的色彩变化过程。此类做法有助于小学生对色彩建立有效认知,便于提高美术学习成效。例如在教学《彩线连彩点》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在不同环境中对彩点连成的彩线进行观察,让学生对不同环境中色彩变化有效记录。之后教师指导小学生对色彩变化建立正确认知,自浅入深,在不同环境中获取物体色彩变化与主要变化特征。之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习惯,认识到观察物体以及色彩感知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注重多方位、深层次观察,在学习中也要注重循序渐进,能全面提升学生自身观察能力、感知能力[4]。
四、基于游戏活动开展提升学生色彩认知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多数学生群体天生具备爱玩天性。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不能仅限于教材运用进行知识教学,可以规范化选取游戏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基于学生群体性格特征组织开展趣味化程度较高的色彩教学。有助于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对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中诸多知识点合理分析,强化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的联系。游戏模式运用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防止对教学成效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点彩游戏》中,教师在课堂中建立开动大脑小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创作。诸多学生均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作品完成之后让学生介绍自身作品内容以及设计方法。此类游戏模式运用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以及色彩搭配能力,还能对其想象力有效培育[5]。
结语:
        综合上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是重要内容,美术教师要注重提高色彩教学重视度。积极探究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各类色彩合理运用与搭配,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纪树刚.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48-149.
[2]葛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 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76-177.
[3]刘雅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689-690.
[4]栾冰. 试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策略[J]. 神州,2019(17):165.
[5]郭甜甜. 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探讨[J]. 美术文献,2018(12):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