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阳、李红云、韩璐璐、薛园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摘要】新形势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实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目标,就要深入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是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有效性 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
2014年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系统的论述。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其核心是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主要存在的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后,比较迷茫,没有学习目标。
2.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不高。
3.不同学生课堂学习层次不同导致有的学生听不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有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了,没必要听。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深入进行学情分析
当今社会,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才能更好的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设计教学内容,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要前提。
1.学生特点分析。不同时代的学生都有其时代特点,他们的习惯、喜好、特长等都有所差异。比如00后的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从小就应用网络学习,喜欢弹幕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教师就要有针性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深入分析,得出适用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生层次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特点又有所不同。例如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层次的学生其特点也是不同的。所以选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都要区分。例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相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喜欢动手实践。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时,就要加大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现象,教师要多利用激励、加分、表扬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3.班级情况分析。教师在给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上同一门课程时也要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差异。比如有的班级比较活泼,有的班级比较沉闷,有的班级人多,有的班级人少;有的班是单招的学生,有的班是3+2的学生,有的班是统招的学生等。教师在教受同一门课程时也要根据其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现在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学情,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是实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强化思政引导
随着移动媒体的发展,好玩的、有意思的游戏、文章、短视频等内容远比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在这种网络资源多样、丰富的大环境下,想让学生不受干扰的进行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意义。
1.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例如教师上课时要提前10分钟到达教室;每节课都要带全资料;教学态度严谨等,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2.教师思政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要想让学生不受外界干扰的好好学习,首先让其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教师在课上除了教授知识外,还要对学生做人、做事等思想的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不但学到理论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加学习动力。
(三)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实施混合式教学
1.利用移动互联工具加强课堂的交互性。大数据时代到来,单凭教师经验并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出现了大量的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像现在常用的职教云、雨课堂等。这些工具都是教师的小助手。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进行教学互动和数据统计。从而辅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判断,更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工具中还设有多种多样的交互式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疫情期间教师对网络教学优势、劣势有了深入的了解后,现在在线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依托媒体平台,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使网络资源优势和课堂教学优势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3.分层次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软件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针对课前的学习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分层次汇总。课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选择难易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课后,教师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强化师生、生生相互讨论学习和资源共享,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此外课后作业还要增加相关的拓展知识的学习途径,使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再提高。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强化教师课后反思
教师在每节课课后都要以教学工具对课前、课中、课后反馈的数据信息为依据进行课后反思。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教学中好的方面和有待改进的问题并预想出解决方案。
通过课前对学情和知识的准备、课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后有效的监控、深度反思,形成闭合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品洁, 宋乃庆. 论教学幽默的本质与特点[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5).
[2] 徐国庆. 基于学习分析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设计模型[J]. 职教论坛
, 2015(18).
[3] 余文森. 有效教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本论文为2020年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GH202008)的终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