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何梅菊
[导读] 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
        何梅菊
        贵州省黔西县金碧中学    551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关键性学科,在学科管理与相应教材内容的教授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社会中的敏感话题,例如感恩教育,与课程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的适应感恩教育的相关教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感恩教育;课堂
        感恩教育,是通过教材教学知识点的教授,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感恩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同德、同心的学习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教育是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明白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创建适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最好的环境,如何借助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进行发散,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在我国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教师大都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方面的培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时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与社会生活中的敏感话题相联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但是在提高感恩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感恩教育内容的准确把握性,因此必须要挑选合适的教育内容,而针对具体的内容而言一般包括珍惜时间和生命,强化责任和学会和谐相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试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多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观察并参与到秋天的收获中,主动提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感恩的季节,巧妙的运用相关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与学生之间形成情感的交流,同时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让学生意识到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相关意义,根据秋天的收获能够丰富自身的学习意识并能够主动与身边的亲人分享收获的喜悦。
二、丰富教学活动,践行感恩实践
        感恩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关键,也是体现我国良好的道德文化水平的重要呈现,是我们社会整体性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所以在初中生中践行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今社会大环境条件下,人际关系也被人为贴上了功利的标签,见利忘义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如果初中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难免会被消极的思想和心态所感染,基于此,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列举先进事迹,比如抗洪救灾,唐山大地震中的英雄事迹等。
三、教师应为人师表,做好典范
        作为教师应树立榜样的力量,逐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程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分析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下相关知识技能的有效分析。例如,当老师上课时向学生借用字典查询汉字时,我们要当面表示感谢,不妨让周围甚至全班的学生听到或看到老师的做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直接体现学生的主观意愿,受周围环境及社会大环境的感染较强,对相应学科的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故事,将趣味化,具有感恩意义的故事耐人寻味的讲出,要求学生回家将给父母听;再有,当母亲节来临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道感恩作业题:请你回家替母亲梳一次头或洗一次脚或者给母亲写一封包含祝福语的短信。
        四、结语
        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身具有感恩的情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待教师这份工作,也应具有感恩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完善相关知识体系的建立,促进整体性教学内容的有效分析。作为品德课教师,我们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更要关注感恩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思想素质高,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对于培养我国后备储蓄人才方面,要加大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后备储蓄人才的个人素质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教师在这个培养人才过程当中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晓霞. 普及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5).
        [2] 刘文成. 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农村留守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1).
        [3] 王爱媛. 巧用资源 有的放矢 提高效率——《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我见[J]. 浙江教育技术,2010,(03) .
        [4] 梁清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初探[J]. 初中时代(教育研究), 2011, (03) .
        [5] 徐莺歌. 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初中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J]. 考试周刊, 2011, (09)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