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互联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杜家琳
[导读] 在当前推行新课改发展理念的背景下,
        杜家琳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在当前推行新课改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应用原则与应用方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建设。同时,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质量、如何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如何发展学生的学科学习优势与特长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教学背景下,“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应用理念,被广大教师与学生所关注,并在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青睐与好评。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基于“互联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引言
        现代社会下,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并且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伴随互联网和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渗透,互联网技术的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教育生态圈进行了改变,面对这一背景,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必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究多元化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品质与效果。
一、基于信息媒体教学技术实现
        “互联网+”教学理念的开发教师在应用信息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为学生创设全新的教学方法,借此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发展。此外,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还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为学生构建信息媒体教学框架,结合相关知识的深度讲解与分析,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得强制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在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应用与开发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方法,为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保障学生的综合学习效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进而实现稳中求进的探索和进步。由此可见,在基于信息媒体教学技术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指导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突出对丰富课件的应用效率,还需要融合学生的思维为其提供教学保障。
二、参考翻转教学的课堂,巩固学生知识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外对知识进行学习,但是教学课程已经变成了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的场所,这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巨大的颠覆,教师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处理,重视教学课程中的重点与难度,加深了解,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按照教学的实际状况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相应借鉴,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导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在上课以前为学生分配知识,让学生开展学习,并按照导向计划指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学习与自测练习,实现对知识的传播,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问题交予课代表,然后课代表在整理以后再交给老师,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整,编制辅导方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讨论、合作处理难题,而小组中不能处理的问题,则交给教师来处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开拓,并为学生安排课堂练习作业。最后,对学习知识的难点进行梳理与总结,引导学生在课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知识补救措施,对学习成果进行巩固。


三、碎片化自主学习,系统化整体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了我认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事先利用互联网进行碎片化的自主学习之后,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的系统化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全部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操作经验,但是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游戏,没有这方面的操作经验,因此我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课前预习”,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操作,通过网络上的短视频进行学习,或者是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查找,熟悉幻灯片中每一个板块的作用,熟悉各个工具,例如颜色背景、线条等,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积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此时我们就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碎片化的,虽然这有助于课堂学习,但不能代表可以替代课堂学习,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学习。之后我带领学生系统地认识了幻灯片这一软件,从颜色、字体到插入图片、视频、音频等,我利用远程协助方式,在学生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能够近距离地学习和认识软件中的每个部分,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于互联网知识的学习。
四、基于微课指导教学技术实现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创新微课指导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视听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感知与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困难的信息技术知识而言,应用微课指导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融合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能力的发展与延续,对困难知识中的抽象性概念作出形象化的理解和判断。这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提升与学习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与支撑效能。由此得知,教师在基于“互联网+”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需要针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微课指导教学环境,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认知范畴,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解疑能力
        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希望教师可以利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展开课程教学活动的探究,而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解疑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最终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到“Excle与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让学生对Excle表格的基本功能和运行原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操作流程以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驱动式教学模式,立足于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要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的进行优化,合理创新。具体就是说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便为传统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得给予学生课堂主体性充足的尊重,引导学生不断的实践和探究,这样获取的知识便能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熟练应用,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爱军.“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36):95-96.
[2]邹业军.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199-200.
[3]刘明晓.“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赵玉龙.“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84):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