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廖国评
[导读]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廖国评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平溪镇中心小学,贵州黔东南    556000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革新、优化应用题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其中思维导图凭借着自身的优势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青睐。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作为载体,从串联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重点以及突破教学难点三个角度分析思维导图的作用,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以更加直观、明了的形式表现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年龄较小,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形成,而应用题往往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效率。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那么,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呢?如下。
一、应用思维导图,串联所学知识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内容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此教师的教学节奏也应当随之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极为关键的一环,能够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将以往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健全、完善数学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完成应用题的解答。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中的“圆柱”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1]。具体如下:首先拆分圆柱,展示出圆,再分离出矩形,联系以往课堂的知识,此时原本繁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致掌握后,教师展示以下应用题,即:“有一个圆柱,它的底面直径为8dm,高为10dm,请问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由于学生刚刚绘制了相应的思维导图,对圆柱表面积公式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对于这一题目,他们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并列出以下算式:3.14×10×20+3.14×(10÷2)2×2,最终顺利解答该问题。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圆柱面积公式的记忆,还加快了学生的应用题解答效率,真正实现了“温故知新”。除此以外,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学生能够将矩形、圆以及圆柱相关知识融合起来,并养成一看到圆柱体,脑海中就出现多个知识的习惯,学会融会贯通,为应用题的解答创造良好前提。


二、应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归类意识、能力略显单薄,很容易混淆学习中的知识、内容,在应用题解答中也常常感到吃力。加之部分应用题型千变万化,学生在剖析和解答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上述情况,如若教师不加以有效引导,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再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对此,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利用起来,带领学生突破应用题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应用题解答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2]。在上述环节结束后,再进入训练阶段,即出示以下应用题:“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即将开始,据统计,参与本次运动会的学生63人,女生占了总人数的2/9,请问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理清题目的含义,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则能够更快地完成应用题的解答。当思维导图绘制完毕后,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以及问题,即“参与运动会的总人数为63人”、“女生为总人数的2/9”、“总人数=女生+男生”、“男生的人数=总人数-女生人数”等,进而列出相应的算式“63-63×2/9”或“63-(1-2/9)”,最终得出答案[3]。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的内涵,还顺利地突破了学习中的重难点,切实提高了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三、应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即由于思路出现误区亦或是计算失误而造成结果不正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多加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常见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不足,并且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正、完善,有效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养成良好的归类习惯[4]。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错题,并且以扇形图、树状图等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学生就会明确自身应用题解答中的问题,并且列出相应的对策,对思维导图进行健全、完善。如此一来,当学生再次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杜绝错误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串联、学习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归类习惯的形成,其重要作用不容小觑。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价值和优势,找出思维导图与应用题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二者的融合,由此实现高质量应用题课堂的构建,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徐宝民. 运用思维导图改善数学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22):P.43-43.
[2]黄文兴. 探究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5):P.1-1.
[3]傅微微.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探讨———以"一个数除以小数"为例[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655-656.
[4]苏菊. 理清学习思路 整体建构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 000(012):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