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农村高中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和意义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李玉芳
[导读] 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玉芳   
        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不但要进行知识的学习,还要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史料实证能力就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高中历史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好。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本文就提升农村高中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能力;提升
        引言
        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已经逐步从抽象思维能力向逻辑思维能力转变[1],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多注重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结合农村高中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进行乡土历史资源的补充。这样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乡土历史资源的研究、筛选,挑选出契合教学主题的资源,同时材料要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证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为目的。只有这样农村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不但对于教材的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时对于家乡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借助特定问题的分析、探究,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借助乡土历史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
        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与乡土历史资源二者之间属于相互促进的关系[2],借助乡土历史资源,能够有效拓展高中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乡土历史资源引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于家乡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使学生对于家乡更加热爱。现在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阅历尚浅,更加羡慕“诗和远方”,想要去大城市闯荡,对于家乡的感情没有那么浓厚、强烈,加上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对于家乡历史的重大变革缺乏足够的了解。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每天能够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手机、网络上,对于家乡的了解是非常少的。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将乡土历史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思考,帮助学生搭建了解家乡历史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家乡的历史,家乡经历的变革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就可以和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 世纪初 -21 世纪初)》相结合,教师首先把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各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内容信息搜集,分别是:服饰、饮食、住房、交通、通信、娱乐、习俗等等,搜集的时间是课下,搜集资料的方式不限,可以是进行图书查阅,或者是借助网络进行资料查找,或者是进行民间采访等等,但是资料必须是真实的。民间采访这种形式得到的知识最为真实,通过采访身边有阅历的长者,可以搜集到需要的信息。当各个小组完成探究的任务后,大家在进行资料的分析、汇总。

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同时,学生进行信息搜集的过程也对家乡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也是油然而生。同时这样的实证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领悟,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
        二、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更加丰富,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当教师想要借助乡土历史资源进行知识的拓展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促进典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在的中学生对于明星可能如数家珍,但是家乡出过哪些名人,有哪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却是难以回答,学生对于家乡资源的认知处于非常低端的一种水平。所以,农村高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通过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促进乡土资源的挖掘、利用,使乡土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可以借助典型资料的介绍,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更加丰富。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历史资源引入高中历史课堂,还能促进课本中相关问题的分析、解答,教学效果更好。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绘画和中国文人画的比较》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扬州八怪” 之一的郑板桥所做的画作,例如:墨兰、墨竹、怪石等,引导学生体会郑板桥先生高风亮节的品质,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同时,让学生体会于文人画的特点:借物抒情,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其实,这也是乡土历史资源,非常珍贵。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优秀人才呢?有没有杰出的中国文人画代表?大家课下可以寻找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就可以进行史料实证,去探究、证实,学生就会了解到家乡有哪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有哪些典型事迹或者是优秀的代表作,这样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就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借助过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锻炼学生实证研究能力
        农村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借助过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实证探究活动的创设,为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提供机会,教师首先为学生设置好探究的主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证探究活动的开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乡土历史资源的搜寻,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当调查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经过这样的一些列活动的开展,不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更是有效提高。
结语
        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乡土历史资源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乡土历史资源是高中历史知识的补充、完善、延伸,教师对此要引起重视。农村高中教师更要合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但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同时借助乡土资源的调查、研究、开发,还为学生提供了史料实证的探究性学习机会,不但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学生通过探究,史料实证能力也在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志红.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方法[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 2018(11):39-42.
[2]王华良. 浅议农村高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策略——以选修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为例[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06):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