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彩华
江门市蓬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529000
摘要:特殊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而是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尤其是家校合作,对于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以及教育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尚且不足,因此,要明确家长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价值。对现有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探寻相关解决路径,为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家长参与;特殊教育;德育;教育质量
前言:很多学者认为,友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进步,学校在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下采取一些家校合作活动,在学校方面的带领下也能提升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特殊儿童,可能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障碍,这些儿童就更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发展进步,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都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到学校的教育,而且能够获得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够合理的进行理论联系实践,帮助特殊儿童更好更快的激发学习潜能及功能改善。
一、家长参与在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家校合作不仅能够促进特殊教育快速有效的发展,而且还能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要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不能只依靠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家长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德育教育中,使家庭教育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家长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家校合作的教育中是家校合作的基础条件,而不是家长因为学校的要求被动的去参加。
对家长来说,他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给学校,一定要摒弃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一方面要认识到作为家长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的参与到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确保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给孩子提供更好、更温馨的教育环境。
二、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现状分析
(一)家校合作中家长的参与不足
一方面,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的参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经济、文化等因素。其中家长的经济来源、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相关因素是影响其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主要因素,如果家长存在以下问题:缺少时间或经济上的支持、自身文化程度和能力的欠缺、较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与学校缺少沟通等,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家长的家校合作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符合特殊教育的社会发展理念。例如有些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价值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这些儿童长大之后不会有出息,对他们进行再多的教育和付出都是没有意义的,从而不愿意在他们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配合学校的教育。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在教育方面教师是专家,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教师,自己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因此持有这种教育观念的家长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毫不关心。
(二)沟通方式较为传统
在沟通方式上,特殊教育中最常见的就是家长会。总的来说,家长会这种方式有一定的有点,当然也有一些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弊端就是较为严重的形式化,缺少一定的组织性和目的性。家校合作的目的之一是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也是学校在开展家长会时要着重注意的地方。对于家长来说,不仅希望孩子可以在学校接受文化上的教育,而且还要懂得基本做人的道理。这正是目前形势下家校合作中所欠缺的内容,现阶段主要是以教授文化知识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情况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三、强化家长参与,提升德育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加大法律保障,细化相关制度
有效的法律保障能够明确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教师所承担的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校合作的规范化。因此,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的专项立法是保障家校合作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特殊教育更好发展的关键。由于各个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家校合作制度,对家校活动进行细致的计划安排,为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
(二)提供支持服务,帮助弱势家庭
一方面,家长之间的相互支持不仅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传递和交流,而且有利于家长建设良好心理。作为这种团体的服务模式有利于家长建立积极身份的认同感。这样的支持活动能够帮助家长发现自身在教育方面的特长并激发潜能,加强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心,推动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家校合作的高效发展。同时可以使家长之间进行资源分享,对于弱势家庭来说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提升家庭的社会文化资本。
另一方面,社会的支持也很重要。特殊儿童通过不断学习技能想要融入社会,那么社会也需要为他们更够更好更快的融入而作出相应改变。如果家校合作可以获得社会的支持,就能够扩展合作的范围和数量,使合作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也给弱势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服务,从而促进家校合作进一步发展。
(三) 完善合作机制,规范合作流程
首先应该全面规范合作过程。学校要对特殊儿童的家庭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其基本的家庭情况,这是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基础。家校合作的目标也要根据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对合作内容要进行一定扩充,除了包含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内容,还要制定家长参与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对家校合作的内容、时间和人员等方面给出具体的要求,最终评估家校合作的结果,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根据结果对合作方案进行修改。
其次要制定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对于家校合作的形式要不断更新,在保留原有形式优点的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方法。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育质量,不是单靠学校一方面就能够实现的,要推动家校合作的发展,强化家长的参与,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薄其云.开创家校合作途径、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实效[J].祖国,2018,(12):189.
[2]王艳.宁夏特殊教育“互联网+家校合作”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3):255-256.
[3]陶海波.我国特殊教育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J].智力,2020,(15):1-2.
[4]冯秋燕.我国特殊教育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9,(14):9-13.
[5]顾俊朴.特殊教育家校合作机制探究[J].新教育,2018,(1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