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梦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广西贺州542800
【摘要】文明礼仪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而言,不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还是经济活动中,都起到了潜在约束和定分止争的作用。身处于中学学龄阶段学生,正在处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至关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文明礼仪培育模式弊端的剖析,提出解决弊端的现实方法路径,提出改善中学学龄阶段培养中学生文明礼仪的有效提议。
【关键词】中学生 文明礼仪 弊端 改善路径
文明礼仪和社会使命感强烈的国民,不仅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先发的行动优势,同时也更加容易在个人发展中攫取更多的社会发展空间。换言之,一个人文明礼仪的大与小,直接意味着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趋势的正确与否。
一、中学阶段培育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方式中存在的弊端
(一)缺少交互性是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普遍存在的弊端
中学阶段学生所处的学龄阶段具有课时紧张、课业繁重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在教授中学阶段培养文明礼仪时,普遍注重课程内容得单向输入,而过分忽略了礼仪课程教学时的交互性。诸多中学阶段教师在教授文明礼仪相关课程的内容时,仅仅点出了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相关对相关考点和题目进行解析。然而,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是个潜在性极强的过程,并非通过单方面的输入教学就能植根于学生心中。因此,即使一个中学阶段学生在历次应试当中学科的分数很高,但是无法让文明礼仪转变为自身意识的一部分。
(二)缺少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是文明礼仪培养模式存在的另一弊端
多媒体工具是促进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效率的提升,优化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和使命感培养模式的有效工具。但是,多媒体工具在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当中的应用率普遍较低。教室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依然采取单一的口述形式,难以将所讲述的课程内容与形象的声光像载体相互结合,无法在学生的意识中建立具体的形象印象。然而,就文明礼仪的培养而言,符号化和形象化则是最有效的意识植入形式。有些教师虽然在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当中考虑到了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却由于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生硬,导致多媒体工具并没有发生实质作用,而是口述教学的简单重复。这种做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时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在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当中运用多媒体工作进行文明礼仪的培养,在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中合理设计文明礼仪培养的具体内容,是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所必须突破的瓶颈。
(三)缺失原生家庭的参与
中学阶段学龄阶段的文明礼仪培养,不仅局限于中学阶段的课堂和校园当中,而是校园教育与原生家庭的共同作用。校园教育和原生家庭教育对于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而言,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不能割断校园教育和原生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
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当中,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的课堂教学却很难与原生家庭的教育形成有机互动和联系。
二、解决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培育弊端的路径
(一)建立师生互动共同体是培养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的必由之路
在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的课堂之上建立师生互动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缺少交互性的问题。所谓师生互动共同体,即改变传统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中教室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将小组教学、研发式学习融入到中学阶段的日常教学当中。在学生接受相关知识之后,设立学生反馈和交互输出机制。让知识的接收、应用、反馈、再应用形成闭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作为教学的日常形态。中学阶段关于文明礼仪的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工具建立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的形象化模式
文明礼仪的培养并非一项具有较高抽象程度的教学活动,与之相反的是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中的文明礼仪培养具有较大的形象化潜质。文明礼仪与中学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程度,并非高度抽象的教学内容。将中学阶段课程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和知识点变成形象化的图片、视频、音乐、音频,多媒体工具是较为有效的载体。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不仅应当注重多媒体工具的应用,更应当注意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转化。注意选取与课程知识高度关联的内容,并且注意这些内容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例如,节选与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相关的动画、影片、图片,注重内容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并运用这些物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
三、构建原生家庭与校园的纽带存进文明礼仪的培养
原生家庭对中学阶段学生的文明礼仪培养有着难以估量的不可替代性,为加强原生家庭在学生文明礼仪培养的作用,原生家庭与学校应当以中学阶段课程活动为契机,构建原生家庭与校园之前的交互平台。通过课程互动及实践活动加强原生家庭在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培养过程中的参与感,不仅在校园之内更要在家庭当中形成有利于学生文明礼仪的良性环境。运用知识竞赛等生动的灵活的方式开展文明礼仪的培养,以及文明礼仪的教育的宣传和教育。相比于传统的文明礼仪培养和文明礼仪培养工作方法而言,运用竞赛的形式以及考评的形式,对于学生文明礼仪工作进行开展,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所学的文明礼仪,同时更加有利于将其应用于平时的生活实践当中来。
只有对中学阶段课程从模式到内容上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学阶段文明礼仪培养培养中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功效,保证中学阶段学生在关键的学龄阶段成长为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艳.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J].读写算,2018(34):40.
[2]李玉让.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J].学周刊,2017(18):87-88.
[3]朱瑞成,王丽娜.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J].吉林教育,2017(08):55.
[4]刘飞玲. 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A].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