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在坚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仙岩初级中学,江西省上饶市 334713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和法律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目标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主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方针。表明了法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极高的。国家最初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仅从思想道德教育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相关的社会案例,引起学生对于法律的关注。现在国家对于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目标转向了对于法律体系的认同。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谈一谈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于法制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现在中学生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就会出现很多的溺爱现象,学生犯了错家长解决,使得学生的责任感降低,法律意识变得单薄。所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了解法律,懂的法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使得学生遵法守法,养成守法的习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的公民。
一、激发学生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内在动力,初中学生对于刻板的法律条款会觉得很乏味,会失去对于道德与法制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程制作上面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所以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不应该是机械地背诵,学生应该在理解地基础上进行学习,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最基本的法律素养。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微课或者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制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课程准备的时候可以制作一个贴合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在精简的微课视频中可以插入动画人物对于法律知识的解说,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于法制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可以讲说相关案例,请学生分析并思考,使得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当学生具有归属感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有孟母为培养孟子三次搬迁,现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教诲,可见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物理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随时保持对法律意识的重视。人文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教师在人文环境的创设中,首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室作为学习的模范与榜样,应以身作则学习法制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也应该多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良好和谐发展[2]。初中是一个学习行动力极强的阶段,教师应把握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学,强化他们对于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物理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在教师后面的黑板设置有关法制教育的板报,且经常更换,学生在平时进出教室的过程中,反复观看,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法制知识的了解。初中生正是处于叛逆的时期,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学习相关的法制知识,并多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使得学生与老师相互了解,届时教师就可以用自己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对于法制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行为通常被学生看在眼里,一个积极、努力、负责的教师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习的氛围就会很和谐,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知识都是依附于社会实际生活存在的,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与生活实际贴切的案例,对初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由于法制知识的观点都是抽象的,理论也是枯燥的,初中生很难集中精力对无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使知识形象化,融入生活真实案例,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带入自己的感情,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的时候,也促进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通过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初中学生的案例,因为对年龄相当,社会背景相当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知识的进一步的思考。例如,教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亲情之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状态,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增加学生对于家庭的归属感。通过对知识的一遍遍理解和梳理,使得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分析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自己的思维。学生对于道德于法制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反映了他们对于本堂课的兴趣程度,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于一件事请的看法可能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主动探究,避免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说,还可能使得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反感。为了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在集体中长大》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请学生共同完成后分享,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在集体生活中的氛围,发现集体生活的好处和在集体角色中需要承担哪些责任通过对对生活的发展。通过学生对集体生活的自主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加强了团队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通过他们自己的感受来学习,不仅提高的他们的自主性,且这个过程的感受不是教师直接灌输,还避免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积极性的降低。提升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学习的兴趣和对待问题的自我分辨的能力。
结束语: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通过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利联系生活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对于法制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我探究等,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的认知更加的深刻、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对于知识的巩固更加自主。以此来提高初中生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兴趣,在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金. 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00(011):P.104-105.
[2]柳文芬.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3):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