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鸣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课例研究的背景】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描写动物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改编后的新教材也把它保留了下来,把它从略读课文变成了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层次清楚,结构分明,由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组成;前3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第4-10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不再讨厌母鸡了,还表现出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把前后两部分紧紧地衔接在一起。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喜爱的动物,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以及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单元说明建议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语句。尤其在教学《母鸡》一文时,更要着重让学生学会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所以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将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方法、用方法”,抛砖引玉,举一反三,让学生习得方法后自己去寻找摸索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习得写作方法。
【教学课例】《母鸡》
一、复习导入
1.孩子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昨天的课堂上,我们走进了老舍先生的家里,认识了那只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老舍是如何表达他对猫的情感的。
2.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鸡”图片。)它是谁。谁先来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么样的。”
2.看样子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对母鸡观察得非常仔细。在语言大师老舍眼里,母鸡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下面请同学们花五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一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板书课题:母鸡)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谈谈在读文之前对母鸡的一贯印象。读文后再思考作者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印象中的母鸡的,让学生明白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可以从小切口入手,以小见大。
二、检测字词,初探全文
1.检测字词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已经用端正的姿势告诉我你已经读完了。那接下来老师要来检测了哦。(出示词语,点名读,齐读)
2.在这些生词中,有一个老师觉得特别难,就是这个“孵”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一下这个字吧。
3.初探全文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讨厌”)那谁能更明确地找到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设计意图:根据课后习题一设计,让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学会找过渡段,分清楚文章层次,体会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明显变化并思考原因。
三、略处理——学习讨厌母鸡部分
1.作者一开始为什么会讨厌母鸡呢?
2.孩子们概括得好极了。看老舍写讨厌母鸡这一部分,作者先一句话总的写讨厌母鸡,然后举了3个例子,从母鸡的叫声、母鸡欺侮同类以及下蛋之后拼命炫耀3个方面具体来写母鸡是如何令人讨厌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叫什么段式了?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png)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从这些词语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作家在写作时,经常选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情感,甚至把些人的情感的一些词语用来写动物,使自己笔下的动物情感更丰富,更能打动人心。
三、详处理——学习不敢讨厌母鸡部分
(一)浏览学习5—10自然段,整体了解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1.作者既然这么讨厌母鸡,那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2.孩子们,现在请拿出任务单,把母鸡的优秀品质写入特点一栏。(PPT出示任务单)
3.核心问题讨论: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
交流反馈:
句一: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读,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勇敢)特别是老师用彩色标注出来的词句,要边读边体会。
(2)抓“警戒”感悟勇敢:它是怎么警戒的?(“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挺身而出;“看看前,看看后”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瞻前顾后)是呀,一有动静它就挺身而出、瞻前顾后。(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3)是呀,母鸡的高度警惕,目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儿女,此时哪怕是一只鸟儿,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都会——
(4)母鸡的叫声和人类的语言一样,能向我们传达信息。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母鸡会说些什么?
PPT出示学习任务三:
.png)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语句中的动作声音,让学生去思考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是“学方法”,并通过想象写话,让学生把文章内容写具体,这是“用方法”。
4.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老舍把母鸡负责这一特点写具体,是通过写母鸡的警
戒、备战这一详细事例来表现的。那现在请你在任务单“负责”后面写上警戒、备战。
5.那老舍先生又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其他三个特点的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4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可以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
6.选择2到3张任务单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这是根据课后习题二设计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老舍用词的严谨。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寻找具体事例来证明母鸡的不同特点,进而明白描写动物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体会写法,移作家文法
1.作为一位语言大师,作者老舍在这篇文章中写他对母鸡的爱,可是为什么要先写他“一向讨厌母鸡”呢?我们把前面的一至三段去掉,直接写母鸡母爱的伟大,好不好?为什么?
2.《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设计意图:这是根据课后习题三来设计的,通过《猫》与《母鸡》两文的对比,可以更加清楚地体会到作者对动物的感情,明白作者的在两文中的不同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
【课例研究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围绕课后三个习题分别设计了1.分文章层次2.体会母鸡四个特质3.比较《猫》与《母鸡》二文的区别,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落实到位,具体反思如下:
1.作为精读课文,是需要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学情,安排好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基础薄弱的,则要放慢脚步慢慢来,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满堂灌”,要“以学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特别是当孩子无法给到预设的答案时,更应该适时引导,教会了方法,才会运用方法,
2.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有一个开放的课堂,要求贯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四年级学生对于老舍的文章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了课前预习的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加上老舍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对内容理解问题不大,所以更应该把重点放在拓展延伸,让学生把从此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起来。
3.四年级虽然是中段,但不管哪个阶段,小学语文课堂还是需要有引人入胜的亮点,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环节。
总之,好的教学设计要通过不断地操练、修改、反思,也需要有经验的前辈不断指导帮助,才能使我的教学生涯有不断的沉淀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