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吕铭铭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项高效的学习工具
        吕铭铭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紫封小学 362342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项高效的学习工具,其教育价值逐渐受到关注,教师纷纷尝试将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构建新型教育课堂。现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展开探讨,以期借助思维导图优势,加快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充分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教师针对高效学习方式的探索方兴未艾,思维导图的衍生与发展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勃勃生机。所谓思维导图是以图文结合形式构建知识体系的高效学习工具,展现了学习的科学,促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学习。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现阶段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1.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用是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教学改革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其意义不容小觑。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应用能力。语文科目素来有“大语文”之称,教学内容可谓是海纳百川、丰富多彩。但是传统的以单一知识点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凸显了语文科目知识繁杂的弊端,学生难以有效捕捉教学要点,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呈现碎片化及片面化等问题。而思维导图有效地打破了这一教学局限,以关键词为核心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语文知识网络,直观地展现各个知识点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第二,培养发展思维,激发学习自主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追求规范性,课堂设计欠缺灵活性及包容性。思维导图颠覆了学生按部就班的思维方式,立足于想象力及创造力基础之上,重塑对语文科目的认知。思维导图新颖的构建形式能够给予模式化课堂构建以强烈冲击,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元的语文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发自主学习与探索。
        2.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思维导图助力阅读教学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对于文章内容归纳及结构层次划分缺乏有效掌控力,无疑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思维导图在提炼重点要素及梳理文章脉络方面展现一定优势,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短板形成互补。以《父爱之舟》阅读教学为例,此篇文章在初读时,给学生以内容琐碎分散之感,倒叙的写作手法更是增加了阅读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树状思维导图分别完成知识探究。首先,第一分支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梳理归纳字词,如需要达到认读要求的“茧、栈、冤枉”等,需要达到书写要求的“蚕、考、渔船”等,并关联其用法,以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其次,第二分支分别以明线“小船”以及暗线“深沉的父爱”将分散的场景串联起来,梳理脉络结构,刻画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情感。最后,第三分支围绕文章倒叙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的立意形式以及词句赏析等方面进行深度赏析,深化文章阅读层次。

通过思维导图渗透高效的阅读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2思维导图助力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应试教育观念应影响之下,套路式的仿写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拓展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打破教学困境。以《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教学为例,教师以气泡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首先,让学生自习研读写作要求,提炼重点要素,明确写作中心内容,即为 “家乡”,写作角度为“二十年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围绕家乡可以选择的写作思路,形成写作大纲。其次,发挥联想能力分享关于未来及家乡描写的优美词句、至理名言、经典句式等,运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在脑海中形成语言组织雏形。通过字词句的梳理促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写作,实现下笔如有神。通过思维导图改变学生平铺直叙的套路式写作方式,提升作文结构的条理性、层次性,提升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使写作教学成为学生情感抒发的窗口。
        2.3思维导图助力词汇辨析
        小学语文是学生文化积累的基础阶段,而我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大量的同音、形似的字词,运用方法更是变幻莫测。机械的字词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方式及记忆规律存在一定冲突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更是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强大的归纳与辨析功能,提升学生词汇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划分为文言文及现代文两大模块,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探寻字词学习规律,分析字词关联性,实现高效记忆。以现代文《白鹭》字词教学为例,此篇课文涉及“鹭、喙、嫌、鹤、素”等生字,教师以绘制花朵形状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总结同音字、形似字,运用生字组词,又或是通过替换、增加文字结构形成其他文字等等。打破传统思维导图的构架形式,提升思维导图绘制的趣味性,将枯燥的字词教学重新赋予生机与活力,提升学习效率。
        2.4思维导图助力复习巩固
        小学生处于学习新事物的黄金时期,对于新知识记忆速度快,但是记忆力呈现阶段性起伏,高效、及时的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回忆”的学习习惯。以《从军行》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提炼每一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借此展开联想,将抽象化的文字转化为具象化的画面,完成古诗内容的强化记忆。在此基础上,由诗词内容向文学常识进行辐射,由作者生平履历、古诗写作背景再到重点字词、诗句含义,古诗内涵赏析。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性及关联性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渐进的将古诗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以边塞诗为主题拓展古诗词的积累,拓展知识深度与广度。
        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各个教学模块中的合理运用,对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桎梏,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思维导图仍然是一种新鲜事物,其教育价值并未有效发挥。因此,教师跳脱固化的教学构建思维,分析思维导图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夏雪嫦.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6-197.
        [2]罗铭沣,许红梅.科学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9):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