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聪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中心学校 572624
摘要: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小学中段是指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阅读优良初步的了解和认知,阅读的经验不是很丰富,在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地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适当的拓展课外阅读,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教学工作,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小学中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是不足,有着孩子的天性,在课堂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明确阅读教学的要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只有专注阅读才会是有效的阅读,如果在阅读中缺乏专注力,使得学生的阅读等于白浪费时间,属于无效阅读,或者是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专注阅读才会让学生正确的把握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大声的朗读,通过大声的朗读来提升学生阅读的专注力,才能让学生融入到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这是提升阅读水平的基础。第二,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中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小学中段的课本和低段的语文课本相比较,需要阅读的文章种类更多,文章篇幅更长,中心思想更加深刻。每一篇课文会有不同阅读目标,需要解决不同的阅读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去阅读。教师在课堂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给自己提问的习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就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这种有目的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课文的重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教师要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对于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通过课堂的有限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的阅读,这需要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之后,还要自主的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灵活的运用阅读技巧,把握阅读的要领,仔细地研究推敲文章,引导学生发出更加深刻的思考,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第四,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积累的习惯。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句字或者词语进行摘抄记录,通过阅读增加自身的词汇量,并将摘抄的句子放在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上,空闲时间拿出来阅读。语文的学习时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体现出语文能力的增长,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让学生不断的增加积累量,为以后的自作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在课堂与学生进行分享,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阅读水平得同时也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跟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进而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和低端阅读教学相比,更加具有操作性,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也会更加的灵活。例如在阅读的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创设阅读情境的目的不单单只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应该跟阅读的内容有密切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为了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文章得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阅读教学情境。在课前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准备关于秋天的雨的各种图片,在课堂向学生展示,在展示过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眼中的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的画面,进而成功的创设出课堂阅读教学情境。学生在讨论和想象过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怀着满腔的求知欲去进行语文课文的阅读,很快就找到了课文中描写出秋雨的重点句子,例如“秋天的雨,吹起来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增加了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
三、注重课外的阅读拓展教学
针对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课本上的文章阅读教学时远远不够的,还要适当的增加课外的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经过阅读,视野变得更加广阔。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时有限的,仅仅凭借语文教材上的课文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积累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找到更适合小学中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推荐给学生。推荐的书籍可是带有趣味性的或者童话故事类的,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此外,教师可以结合与课本上的文章相关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已达到拓展阅读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该用精细化的阅读方式进行教学。从课文中的句子可以看出段落的开头就是整个段落的描写主题如风、水、动物。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等到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大自然的美。可以向学生推荐更多的关于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让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
结束语
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相对于低断的教学而言是一种加深学习,同时也是对高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中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注重课外的拓展阅读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悦.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22.
[2]邓啟玲.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