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直觉思维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刘源杰
[导读]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时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刘源杰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400020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时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在思维类型中,还有一大思维类型常常被忽略,那就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语文创造活动中酝酿与发现阶段的催化剂,是极为重要的思维工具,有助于高中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领悟力及敏感度,直觉思维的培养,往往能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强化,因此,直觉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直觉思维;有效方式
        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直觉思维能力训练,这与语言的感悟性特征密切相关。我们读书常常能得意忘言,抛其形而得其神;阿根廷作家赫尔博斯和美国诗人庞德在不认识汉字的情况下,竟能从汉字字形上领悟艺术的真谛,把汉字称为“大自然作用的生动速写”;从汉语的许多词汇中,我们也常常感受到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这表明蕴藏在汉字背后的直觉潜能。在我们日常进行阅读时,常有这样的感觉,读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尽管其语法规则和语文知识处于我们的认知以外,但我们仍能准确的领会其传递的思想及正误优劣。在获取文字背后的信息和情感时,甚至无需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分析,就能探知其背后的深意,浓重的情感,有时甚至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感。这便是直觉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产生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直觉思维进行分析,以期能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一、培养高中语文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
1.捕捉语文细节
        洞察力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形式,是通过感官得到的直觉判断。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较快地看清事物的全貌、迅速地作出判断、通过外在的观祭而达到内在的直觉。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自我、观察他人、现察四周、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善于观察和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细节的捕捉显然不能完全经过事先的计划,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直觉的判断、是凭捕捉者个人的经验和感觉瞬时而抓住的。无数实践表明,无意中捕捉到的细节是非常珍贵的,虽然没有什么约定,但通过直觉捕捉到的细节经常会引发人的灵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对细节的捕捉不应该有逻辑上的限制,要鼓励学生随意去发现,一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决定。因此,训练学生利用直觉对细节进行捕捉,同时也训练了他们与直觉相关的各种思维能力,这样便可达到促进语文直觉思维形态良好发育的目的。捕捉细节的训练,要在阅读训练和写作实践中长期坚持,那样,学生的洞察力自然会逐步提高。
2.快速浏览培养直觉语感
        语感是在长期阅读、听力等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直觉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当一个人的语感足够敏锐时,可以通过对阅读材料文字的扫描省略无关紧要的部分,迅速掌握文本的要义。语感直觉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能在对语言材料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中,有选择、有重点地把握语言信息。所以,学生在进行快速浏览时,常常无需逐字逐句分析语法及含义,可以通过语感带来的直觉思维形成预判,辅之以猜测、想象等方法简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速度,从而更敏锐的领会作品传达的内容。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的外在表现,对于高中语文直觉思维的形成具有强化作用,快速浏览所形成的语感是直觉思维快速捕捉能力的具体显现。
3.拓展阅读层次
        高度的直觉能力来源于人的知识和经验,它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

实践经验越丰富,各种关系模式越完善,直觉判断就越准确。科学家们能瞬间产生直觉。引发灵感顿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是因为他们面对问题能很快地在记忆中把原来熟悉的模式匹配出来。人的知识和经验主要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得来,而学生的间接经验主要是从书本中来,所以学生除了参与社会实践,多接触生活了解社会之外,还应广泛地阅读,课内的书要读,课外的书也要读,通过书本知识,才能丰富和积累更多经验,在实践中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样,学生就可不需要吃火鸡而知火鸡的味道,不需要到过撒哈拉而知道沙漠的模样。如此功效的达成,自然源于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对精彩纷呈的文本高效率的阅读、消化和吸收。
4.注重整体感知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悟”的概念,这是我们古老中华文化中一种带有鲜明特色的思维方式,其本质内涵即整体感知下的直觉思维,能够省去过多的逻辑思辨及分析推理的过程,大大简化了某些理性过程。这个过程是大量经验基础下浓缩出的一种能力,具有快速、简便、整体等特性。大量例子表明,直觉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要贯彻新课标“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精神,就势必要跳出形式主义、机械灌输、无脑重复、繁琐步骤的“怪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简明、独立快速的高中语文教学系统,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语文知识,感悟语文魅力,丰富语文素材,培养语文素养,凭借“直觉”去领略文中的竟境之美。
5.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极为理性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就保留了理性的方式,因而忽略了语文学习中的情感部分。理想的语文教学,应当使学生将丰富的情感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与知识产生情感共振,从而提升学习意愿,在这种情感驱使下,学生能够主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对语文知识产生由内而外的赏析判断。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赏析,先找出自己觉得描写优美的词、句,再具体阐述好在哪里,如文中用到“袅娜”一词,可以让人联想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从而突出荷之美。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审美就会有所提高。
6.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运用,语文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具有灵活敏锐的反应能力。当学生的语言功底足够深厚时,运用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而这种功底就体现在学生的直觉思维与语感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譬如读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教师不能让学生只是停留于对文字表面的理解,而应当由表及里,由眼前之景读到天下之景,由眼中所见读到心中所思,由有形之物读到无形之物,从目光所及之景,想到革命形势的推进,想到革命者的伟大理想与胸怀,这样的读就有深度了。学生一旦具有积极思考的能力,就更能深入语文学习内部,从而提升直觉思维能力。
        结语:直觉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支持,熟练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敏捷地、直接地领会事物蕴涵的本质意义,提高直接体察领悟的可靠性。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重此轻彼,厚此薄彼,而应逻辑思维训练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并重,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波.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6).
[2]姚湘仁,杨步安,朱正标.布点教学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