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珍
福建省大田县城关第一小学 福建省 三明市 366100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这里就以小学语文随文练笔作为教学案例,对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三优”策略做相关研究。其中包括了对文本资源的梳理、如何把握文本资源、如何优化随文练笔以及借助资源展开随文练笔几个环节,从而全面性优化教学,实现高效化课堂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资源 ;随文练笔; “三优”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语文课堂借助随文练笔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实现学习的双赢,加快学生的发展。不过在实施教育中要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合理使用才能发挥随文练笔的最大优势。
一、把握文本资源的梳理
1.1学会合理选文,重在情感
对于语文教育而言,具备情感导向功能是语文的一大特点,因此对于教材文章的窃取,要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注重对文章情感冲突环节的把控,这一部分内容是最容易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而这个部分也最适合展开练笔。
就比如说在课堂中学习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搜寻文章故事情节冲突的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自己,并在内心产生回想,而文章的学习也会引出问题?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不一样的爱呢?因而,教师经过思考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念着儿子写的诗歌,儿子目光激动,心情全部流于表面。父亲也念着儿子的诗,母亲在身旁止不住的赞美与夸奖,想:____。而在研读“成长之路”,感悟父母之爱时,又随文进行了这样的练笔:有一次,巴迪拿了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父母对于儿子的爱以不同视角呈现,只是表现形式存在区别,爱的表达却一致。
1.2精于选文,落于留白处
对于语文课文的阅读,很多文章内容其实都会故意设置一些艺术性的留白,而这些部分正是给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地方,所以以此作为落点,利用这些空白,诱发学生想象的翅膀,以达到以写促读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文章的学习重在对细节不分的把控,如父子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而唯独在父亲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呈现空白,而介于此,就可以让学生借着课文展开以读促写,展开对父亲的心理活动练笔。
1.3精于选文,重在写法迁移
对于小学生而言,性格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与模仿探索能力,因此对于课文的阅读教育,重在对文章的模仿练习,如一些典型的句式、修辞、情感描写等,都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展开模仿学习。
就比如说,在学习《山中访友》这一篇文章时,在文章有一部分内容是描述“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运用了很多比较不错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既传递了作者的情感思想,也让文章更生动,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想象,文中的作者见了哪些朋友,可以试着自己的想象去续写,并模仿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
二、把握文本资源
2.1理解式练笔训练
对于阅读教育而言,随文练笔是推动阅读理解的基础,而同时随文练笔也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就比如说在学习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时,课文前部分主要是在写小艇的外观模样,后面是写小艇内部的舒适性体验,后面指出“有说不完的情趣”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展开小练笔。于是便可以写道:我们一群人正惬意的留座于船舱,静静而缓慢的流入古老而深邃的威尼斯小城…有说不完的情趣。这部分省略的内容就可以轻松在学生脑海浮现,而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也更透彻。
2.2以想象展开练笔
对于一篇语文课文而言,其中都会穿插精美的图片,甚至可以停顿特殊意义的标点,这些在阅读时不免让人深思,而这个时候也会给学生停留很多想象的空间。而借助这些点就可以进行拓展想象随笔训练。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文中用到了词汇“饱经风霜”,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词汇的特点进行以读促写,起到训练的效果。
2.3灵活展开模仿练笔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范本都是优质的语文教育素材,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模仿练笔资源,因此在展开教育中需要教师科学合理来引导,并借助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来让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相关语言素材与表达素材。同时在反复阅读中将获得阅读所感悟的情感,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源泉。利用其中的段落构成、文正选材、句式表达等途径,试着让学生学习模仿,并积极整合自己的特点,学以致用,并灵活迁移。
2.4整体能力提升练笔
在语文课文中,很多文本内容情感流露真挚、具备丰富的感染力,学生经过阅读理解都会被文章所感染,并留存在自己的心中,就比如说在学习课文《木笛》时,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朱丹在乐团考试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到了最后的决赛,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显得难以置信,跟自己对比会有很大的情感共鸣,不少学生会联系到自己。而当他在考官的同意下开展欢快的歌曲演唱时,他拒绝了,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中国,他要维护国家与自己的尊严。学生们被作者的情感所感动,而借助让学生写话,既有利于学生吸收语文技巧,同时也利于学生表达心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灵活借助资源
3.1学会把握资源起点,侧重焦点
在文本教学中,合理寻找资源的起点,并以中心情感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展开练笔。值得注意的是,练笔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因此教学以多指点,少限制为主,并在练笔中教师给与积极的评价与正面的鼓励,以此积极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信心。
3.2注重交流反馈,强化重点欣赏
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当堂交流、评议、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结束语:可见,只有有效地梳理文本资源,挖掘文本资源的特点,发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优势,把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才能落实语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明娜.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J].文学教育(下),2021(03):124-125.
[2]马月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75-276.
[3]桂平珍.随文练笔,以读促写[J].考试与评价,2021(03):26.
[4]王田艳.随文练笔,练出精彩作文[J].作文成功之路,2021(07):41-42.
课题信息: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第三学段随文巧设练笔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TKTX-20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