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困境及路径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李秋田
[导读] 高中阶段的语文诗歌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李秋田
        湖南省武冈市第十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诗歌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背景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不恰当,从而导致诗歌教学课堂难以发挥优势效果来实现对学生审美情趣顺利养成。不当的教学方式结果不仅容易导致诗歌教学课堂效率的低下,而且会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厌恶的情绪,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的对诗歌教学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情趣;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高中阶段所展开的语文诗歌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为诗歌当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表达都十分地富有审美意义,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合适的一种学习素材,来推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审美情趣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十个教学的课堂构建当中进行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克服当前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二、教学困境分析
        首先,受当下时代“快餐式”阅读节奏和碎片化阅读形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在阅读语文诗歌的时候受到不好的阅读习惯影响,在这些不良习惯的作用下对语文学习的阅读无法进入到深度阅读诗歌的状态。从高中生对语文诗歌课文阅读预习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所呈现的作业形式大多是将诗歌预习作业进行简单的自然段标记,也只有极少数的同学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段和审美赏析,当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大致内容组织概述时,几乎很少有同学能够认真深入地去阅读诗歌并去初步理解课文当中的主旨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1]
        其次,语文教师在诗歌深度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体现核心素养的教育在教学实践当中难以做到,无法有效判断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审美情趣的养成情况。因为由于高中阶段较为功利化的语文诗歌学习教学理念,导致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的进行并不是那么顺利,反而更多的是帮助学生用标准答案式的理解方式对诗歌进行解读,这种教学方法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是十分低效的,甚至会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导致固化现象,不利于学生人文情感的开发从而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丰富性培养,形成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堂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困境。
        最后,但是当下新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而不是仅仅让语文诗歌教学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的考试分数的工具,同样应该是可以让学生在核心素养和情感教育上受益的优秀教学形式。

语文诗歌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能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结合审美情趣的培养来响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2]
三、教学对策探究
(一)借助朗读形式走进诗歌阅读
        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诗歌阅读的过程当中带入更加饱满的情感可以通过多个感官的刺激推动学生进入诗歌阅读的状态,因为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将文章中的情感外化成为语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抒发,从而在感情层面实现对诗歌阅读的掌握。在朗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之下去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朗读的形式去理解文字当中所蕴含的情感,由浅入深地实现对文章蕴含情感的把握。同时,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也能够锻炼学生对课文当中情感的体会,从而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地使用朗读教学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阅读的状态,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过程当中去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去挖掘和感悟文字背后所述说的历史故事和情感。在有情感的朗读配合之下帮助学生感悟诗歌当中的美感和魅力。
(二)立足教材挖掘诗歌阅读素材
        在立足于教材课文的基础上去挖掘诗歌学习的素材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十分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还能够通过教材当中所提供的丰富优秀素材去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因为高中语文课本当中所选取的内容,对学生这阶段的情感发展和素质培养特点都相当符合,因此,是语文诗歌阅读教学当中不可多得的良好教学素材。语文教师在课文的讲解过程当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考点知识讲解,还应该通过带领学生去钻研课文当中蕴含的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课程来实现对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教育效果。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篇诗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徐志摩在大学留学时期的学习情景,诗歌内容当中充满着浪漫和美好回忆,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易于接受的一种叙述形式,因此,语文教师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可以带动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当中的故事与这篇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行融合,从而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状态下去实现诗歌学习的效果,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学。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诗歌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克服当前阶段诗歌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在路径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尝试新型的诗歌课堂构建模式,以此来实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堂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毕全亮.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困境及路径[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260-261.
[2]赵亮.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 2015, 000(01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