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黄荣强
[导读] “走天下路,读天下书。”这个道理人人皆知,
        黄荣强
        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商投资区沙坂小学

        摘要:“走天下路,读天下书。”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由于较传统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就是讲述教材上的文章,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繁重的考试任务导致学生教师无力对阅读进行更多的训练。但是由于新课标的提出与实行,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仍有一部分课堂无法真正落实语言训练。课堂上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阅读量较少,阅读内容较空,无法进行更多的阅读训练;阅读习惯也就无从说起了;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少,课上课下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从三个方面作出探讨:组织有效的阅读;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思考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训练;阅读教学;语言特色。

一.正文
        文字是人类的传承,阅读是语文的基础,阅读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曾国藩在儿子的教师赞扬儿子阅读了很多文章足以写文章的时候说过:“等他再积累一些阅读吧!读的多了自然就能出口成章,若未能写出文章那是因为读的不够多。”阅读一点一滴的积累,写文章时才能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但是应试教育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更多的重视学习成绩,把阅读“格式化”,忽略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语言训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较少,阅读内容与实际相差较大,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内容大部分都是来自试卷与课本,阅读量较少,自然在写作时没有素材与语言,作文就是一件较难的事情。有些学生觉得背诵一些好词好句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但是事实上阅读(尤其是开始)就是背诵、赏析、理解一些好词好句的运用,等以后自己写文章就有词、有句可用。而且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世界观无法理解,例如之前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小女孩要去卖火柴,自然也无法同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且这篇童话的中心思想与学生所需要的情感不符合,学生自然感受不深。
2.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更频繁的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情况:与考试无关的不看、与考试范围无关的不管。但是语文是大量阅读的积累。这样的矛盾是无法平衡的。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日积月累,越早养成的习惯越能坚持一生。然而教师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也无法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后布置的阅读任务也无法强制,而且每个人在阅读中都是有一定的感悟,甚至一些人会做笔记,如此复杂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由于好奇心与好动性自然缺乏足够的定性。
3.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少,作业内容仍以应试为主。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上课很少提问,学生也懒得自己思考,跟着老师的思维方式走。由于现有的教学方式(一对多),教师也没有更多时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动教学。这样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习惯以讲述为主阅读为辅。而且为了应付期中期末的考试,作业自然是以考试题型为主,考试不会出现的阅读自然会被挤出学习范围。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语言训练
1.组织有效的阅读,创设讲故事的环境,提高语言的表达力。
        教师应当选取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大声朗读或抄写,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描述的方法,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意思,积累阅读素材。再者,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旺盛的,表演和模仿的欲望都很强烈,教师可以课后布置阅读任务后,正在阅读课上让学生上讲台 “讲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一文时,我让学生朗读尼尔斯在骑鹅旅行时看到的山清水秀、沃野千里;听到的故事传说。并让学生体会文章所描述的风光,朗读结束后,我让每个学生讲述他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并让他们对文章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有什么认识与理解,很多学生都看到了尼尔斯身上的善良、纯真、冷静与强者帮助弱者的品质。我在最后总结了大家的观点,并推荐了其他有趣的童话,学生对其他童话也很感兴趣。这样帮助大家能更好的提升阅读技巧。
2.创设学习氛围,运用适当的想象力,发散思维看图说话。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与习惯,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特有的想象力,再加上科学不断进步,多媒体在教学的运用愈发娴熟。
        在学习《龟兔赛跑》这篇文章之前,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一个兔子与一只乌龟在操场起点,我发起了投票,让学生猜测谁更快到达终点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作出猜测,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去文章中找答案。大家都兴致勃勃的阅读,在阅读结束后,我又给学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假设兔子没睡着,那结局有什么不同吗?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又出示了其他动物比赛的图片,让同学设想这些动物比赛会有什么结果,并让同学画下自己的设想。这样帮助学生增强了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儿童的大脑里,只有丰富的阅读与语言储备,才能更好的理解与运用语言,所以我们要尽早的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与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更艰难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小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王冀英;抓住“同”体现“异”促合力——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思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赵钰玉;试谈默读和朗读的区别及应用[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杨玲;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