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变琴
山西省文水县南庄镇初级中学 山西省文水县 0321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进入全新教学手段优化阶段,语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一背景下,微课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同时,微课作为全新的语文教学应用研究模式,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素材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语文;运用研究
前言:
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优化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突破。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中应用微课,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全新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精准、完整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精准掌握、巩固语文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此达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使微课运用研究有效。
一、教学目标明确,微课设计精巧
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利用其时间短、便捷、主题鲜明、设计巧妙等综合教学特点,将教学目标明确地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设计精巧地呈现出来,使教学活动充满灵动气息,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快速切入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突出主题,使主题鲜明,并且语言简练,言简意赅,结尾总结简短,画龙点睛。
如,在《猫》教学时,针对这篇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文章,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就可以通过“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这一教学主题,运用微课设计精巧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中了解“我”与家中养过的三只猫的熟知以及分别的过程,以层层递进式呈现出来,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学生一目了然,并使学生抓住这一主线,进入到对文章深层次理解分析中。同时,教师通过微课将文中“我”的情感、思想展示出来,表达出了文章以关注人与动物相处为主题的教学目标,抓住小动物猫的可爱之处、柔软之处,进行矛盾点的融合,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通过微课视频的清晰展示,流畅出来,抓住与文章的共鸣点,精巧领悟。
二、教学内容理解,微课丰富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教材,每一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们精心挑选的经典文本,这些文本不仅内容丰富,还注重从学生文化修养与情感培养等方面进行引导。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其便捷轻巧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文本教学内涵,有效达成初中教学教材设计初衷的教学目标。同时,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对文本情感把握能力。微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这一要求付诸现实,教语文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进而快速了解文本知识内涵。
如在《太空一日》教学时,针对这篇介绍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向太空的经历,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微课将杨利伟在太空中的一日条理清晰纷呈。
使学生通过微课对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到太空的宇航员,登入太空的伟大壮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这充满紧张的太空一日,学生从微课中快捷地了解了杨利伟这一天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展示出他作为一位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并通过这样的微课展示,明白了杨利伟被称为航天英雄的原因,进而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研讨过程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时,应依据教材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丰富教学内容内涵为主,通过相关网络视频资料的整理,将杨利伟在太空中的工作与经历内容精巧地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内容理解力。
三、教材难点突破,微课增强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微课的运用,可以有效突破,并增强教学效率。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微课教学优势的运用,针对教学环节运用微课进行有效规划。基于微课时间段的短小,每一节微课就可以只设定一个教学难题,以此帮助学生抓住一个教学重点进行,增强教学效率。
如,在《邓稼先》教学时,针对这篇教学中对人物事迹的描绘,以及友谊情感体会的文章,就可以通过微课,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掌握教学难点“通过内容反复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可以找出文中邓稼先的个性、品质的表达细节,进行仔细体会,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并任选一个人物,让学生课后深入了解。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这篇教学内容文本时,可以以每个小标题为组合,进行简短的、精巧的说明,也可以针对不同标题进行单独微课录制。组合标题进行设计时,微课内容以教学内容标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为基准,将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问题综合罗列,学生快捷理解。而在针对每个小标题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可就每个小标题下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标题下详尽的描述了邓稼先脱颖而出的历史背景,使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所受到的待遇,进而通过文中“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进行转折,进而引出使中国“站起来”过程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引出邓稼先这位因工作性质原因而鲜为人知的科学家。接下来的每个小标题教师都可以单独讲解,使学生通过这样一个个小故事似的标题内容,轻松理解文中作者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坚不可摧的友谊,以及对邓稼先科学奉献精神你的敬佩之情、对邓稼先逝去的怀念之情的,让学生学习到科学家的功绩与品行,进而产生共鸣,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有效地增强微课教学效率。
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微课作为全新的语文教学应用研究模式,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素材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中应用微课,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全新教学模式,并通过设计精巧的微课使教学目标明确;同时通过微课丰富教学内涵,提升学生理解力,进而突破教材难点增强微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银年.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0,1(1):145.
[2]魏淑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探索科学,202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