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影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摘要】从目前情况来说,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对自闭症幼儿治疗依然会面临各种问题,学前融合教育方式和方法依然不能满足自闭症幼儿教育要求,而奥尔夫音乐治疗方式的出现,给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把奥尔夫音乐治疗方式应用其中,不但让学前融合教育方法更加多样,也能有效弥补学前融合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便于帮助自闭症幼儿及时处理心理问题,促进自闭症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结合学前融合教育实践中对自闭症幼儿干预的困惑,重点探讨学前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自闭症幼儿音乐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自闭症幼儿;心理干预;奥尔夫音乐治疗
自闭症也被称之为孤独症,因为人们认为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不会接受正常教育,导致其接受训练和融入社会需求相偏离,融合教育也不能给自闭症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对幼儿智力发展和心理治疗有着积极影响。所以,笔者就从音乐角度入手,探讨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在学前融合教育理念下对自闭症幼儿心理治疗效果。
一、学前融合教育实践中对自闭症幼儿干预的困惑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心理干预手段缺乏自主性体验
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心理干预通常缺少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了解,容易影响自闭症幼儿情感体验,导致其无法对教育活动产生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自闭症幼儿将会偏离群体,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自闭症幼儿心理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
(二)学前融合教育的活动干预缺乏快乐与享受
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教育对自闭症幼儿的意义和教师所理解的教育意义存在一定差异。从自闭症幼儿自身角度来说,其并不了解这种心理干预目标在于挖掘自身潜力,只是感受当下心理体验。并且,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活动时,游戏化教育依然是引导自闭症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说,只有在游戏的帮助下,自闭症幼儿才能把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展现,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所舒缓。如果丧失游戏价值,也就预示着无法对自闭症幼儿心理有效干预[1]。然而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学前融合教育活动即便诸多情况下采用游戏方式进行,但是在实际中游戏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深层次进行,自闭症幼儿无法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游戏依然以教师为重点,幼儿无法积极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模式,自闭症幼儿无法在游戏中获得良好体验,不能改善自闭症幼儿心理问题。
(三)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自闭症幼儿
现阶段在学前融合教育中,通常会采用多媒体技术,这给学前融合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便利条件,让原有单一、枯燥的课堂更为生动,原始抽象内容在多媒体设备作用下更加直观。但是,多媒体在学前融合教育课堂中应用广泛,必然会减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机会。
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不足,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不但会打消自闭症幼儿参与积极性,产生厌烦心理,就连普通幼儿也丧失兴趣。这种教育方式,无法实现对自闭症幼儿心理有效干预。
二、学前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自闭症幼儿音乐治疗
(一)加强自闭症幼儿的参与性体验
在奥尔夫音乐理念中,比较提倡在自己参与到活动中时,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治疗也秉持该理念,让自闭症幼儿参与到一个相对比较放松的环境中进行,消除心理的紧张感。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因为普通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融合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缓解自闭症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感,让自闭症幼儿可以和普通幼儿相互配合,一同交流,帮助自闭症幼儿在无形之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强化其社会性行为。例如,在奥尔夫音乐治疗过程中,舞蹈和动作是幼儿比较喜爱的社交方式,在音乐的带动下舞蹈,无形之间拉近普通幼儿和自闭症幼儿之间的距离,让普通幼儿和自闭症幼儿接触更加自然[2]。在实际中,教师不可过于干预,而是引导自闭症幼儿主动参与,让其感受其中的美好,如果强制性要求自闭症幼儿参与其中,将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将无法获取理想的效果。
(二)帮助自闭症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收获快乐
在奥尔夫音乐治疗理念下,转变传统学前融合教育模式,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音乐活动以即兴说唱、舞蹈等形式展现,让自闭症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帮助其处理心理上的问题。通过对自闭症幼儿训练探究得知,在汇集康复、教育为一体的奥尔夫音乐治疗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可以展现其特有功能,对帮助自闭症幼儿摆脱交流障碍问题有着明显效果。例如,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采取变换教学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帮助幼儿在短期内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演奏自闭症幼儿比较喜欢的音乐时,如《让我们唱一首歌》、《坐小船》等,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打击乐器等配合下,跟随音乐节奏,听音乐旋律。在自闭症幼儿对音乐有一定体验后,将立即换音乐。除此之外,幼儿伴奏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自闭症幼儿和普通幼儿一同参与,在此过程中将会产生语言、肢体等方面的交流。总之,自闭症幼儿在音乐教学中获得体验,收获知识,对缓解自闭症症状有着明显效果。
(三)让自闭症幼儿自主运用乐器表达情感
在音乐教育中,把各种乐器应用其中,可以给自闭症幼儿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体验,这也是其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重要方式[3]。在乐器的作用下,自闭症幼儿通常无需教师示范,自己会主动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演奏,其喜欢音乐的天性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充分调动。对于普通幼儿来说,在和自闭症幼儿集体演奏中,能够激发其社会行为,实现彼此和谐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治疗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普及和应用,并不是为了少部分特殊儿童而损坏大部分普通儿童的利益,也不是为了迎合普通儿童音乐学习需求而把少部分特殊幼儿排除在音乐教育活动外。只有结合当前学前融合教育要求,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将音乐治疗功能充分发挥,实现对自闭症幼儿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帮助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基于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自闭症幼儿音乐治疗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7):113-117.
[2]陈佳,邹婉莹.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个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6):168-170.
[3]张正琴,黄牧君.奥尔夫音乐活动促进自闭症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