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朱剑飞
[导读] 教室是实现老师传道授业的重要场合
        朱剑飞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72

        
        摘要:教室是实现老师传道授业的重要场合,在现实授课过程中,发现了较多的不良倾向和错误的教学手法。对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重点任务,是老师们在教学之余亟需解决的矛盾问题,[1]基于此,建议初中语文老师以此矛盾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好教学中的出现各类问题。展现语文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魅力,还原语文学科多姿多彩的样貌。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要寻觅确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越教越少,学生越学越多。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明确的教学观念,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推进,把重点向有效课堂教学倾斜的语文老师愈发增多。[2]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冒出了很多不良倾向和错误的做法。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见语文教学经验,深入的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语文人文和工具属性的协调统一
        语文是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和人文属性的协调统一,是语文科目的基础特征。新课改提出把人文元素摆在教学目标的关键位置,强调了语文学科原本的多元化样貌,最大限度展现了语文的无限魅力,还原语文学科的本质。[1]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授课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相互交融。这两个属性是橘生俱来、相辅相成的。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听、说、读、写,在这过程中探索和发现,而不是飘忽于外的花样百出。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大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标准旨在弱化基础,削减知识。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尤其重视对人文精神的探究,而对文字修辞等基本学习内容鲜少讲解提及,甚至还有老师认为教育改革代表落伍、跟不上时代,日常授课不重视,公开课更是不会主动提起这些方面。课堂教学热火朝天,授课形式丰富多彩,但就是缺少了读书声,没有了静下心来对文字艺术的鉴赏品析,品味不到对华丽优美章节的独特揣摩,丢掉了必须进行的训练,丧失了必须经过的知识累积。篇幅短小的文章同学们去起来磕磕绊绊。想象一下,假如某个学生连一些日常频繁用到的词语都读不出来,写不出来,作文也是错字连篇、内容上下不通顺,就算他天资聪颖,也很难正确表达出来。如果语文教学长久如此,丢掉了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联系,自然其于的所有活动都将化为泡影。[2]
        所以,在授课教学过程中要他是认真的做好语文基础的讲解和基本能力的培育,把强化人文素养融入到坚实的中国文字的练习当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两种属性的高度统一,这样语文学科的教学理想技能逛街就得以实现了。
        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要有所节制
        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构思关注生成和构建,弱化提前预设和讲解。新课改明确,语文课堂教学要表现出根据学生指定教学手段,根据学生需要开展授课内容,提示灵活性。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授课教学,把剩余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


        保证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很多老师在经历暂时的疑惑之后便马上接受下来开始付诸实际行动:既然需要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同学们,那岂不是自己刚好解放了?然后就发生了一种较为可笑的现象:有一部分老师在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之后,让同学们开始自主性学习,“接下来同学们用十分钟时间开始看书”。然后,有的学生打开课本,执笔准备,一边读一边做好记录;有的学生自说自话的唠唠叨叨;有的同学尽管眼睛盯这课本,目光确一直保持呆滞状态;有的学生兴趣缺缺的翻阅课本,始终找不到兴趣点......时间就这样浪费了,教师一直在讲台上反复走动,几乎没有交流。老师教的少了,课堂上看似热火朝天乱哄哄的讨论实际上没有主题,同学们瞎编乱造漫天胡说还被老师赞赏说有想法。[1]授课过程中,老师弱化自己的存在,所有的都是同学们做主。比如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过程中,在缺乏教育指导、情境创设的情况下直接让同学们想读哪里就读哪里,向同哪个同学讨论就和哪个同学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阅读感受,老师没有及时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整堂课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进行自读。最后结果是:你是对的,我也没错,张三优秀,李四很棒。这节课同学们都在“自由飞翔”,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下课了也摸不透老师想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老师指导初中生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语文教学长久的多样化、广义化、泛泛的教学特征会对同学们造成怎样的影响?长期不经过大脑的思考、没有依据的评说、随意的说、瞎编乱造的讲、没有由来的讲,逐渐会导致同学们对语文科目的学习不断产生多种错误的理解,很多同学仓皇失措、无处着手,看起来是拥有了自由,事实上去演变成了随波逐流。
        所以,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打造成高效课堂,同学们的“主动”一定要和语文老师的“引导”相互结合,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的预想和充足的准备。
        三、提倡团结协作,重视自主思考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学习形式,受到老师们的普遍应用,这种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竞争比拼、交换学习想法的课堂的确会让同学们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得到启发。但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索为前提。[2]
        然而,目前很多老师理解的合作学习并不深入,只是一味追求分组学习的形式,到头来都是无用功。在同学们尚未完全阅读和思索的前提下组织分组学习,同学们对阅读文章的感受尚且片面,认识也浮于表面,即便开展分组学习讨论,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深入、浮于表面的,如此分组学习只是为极少数优等生提供了以下展示自己的机会。有的把分组交流变成教学活动的唯一表现方式,整堂课结束,看着轰轰烈烈,实际没有效果。不论是上公开课还是日常的课堂教学,部分老师动不动就开展分组学习讨论,管它具不具备讨论的必要,反正整堂课讨论到结束。还有一部分老师然同学们合作学习,确不留给他们重组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单反发现一组有了讨论结果就迅速收场,结束这次合作。这些学习形式,看上去热火朝天,本质上都在走形式,,欸有实质性的效果。根本原因是老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没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年
        [2]崔允漷:《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教育研究》,2013年第 7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