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丽
大同市新荣区第三小学 037002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数学课的气氛更具活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本文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小数数学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同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前言: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和乏味,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较弱,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来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有效联系到一起,更深刻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且,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同时,也会令数学课的气氛变得有活力,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调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热情有效的途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一点,让数学知识与游戏巧妙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令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认识图形(一)》这节数学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辩认圆形、正文体长方体和圆柱的形状,教师便可以有效联系生活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授课前,教师可以先将这些形状的平面图片、以及生活中具在这些形状的物体制作电子课件,并准备相应的卡片和纸箱。然后,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足球来引入本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学生:“同学们,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学生便会立刻回答教师:“是圆形。”教师说:“是的,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便会积极去思考。此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之前准备的电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对圆形有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对圆形熟悉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生活中正方形、长方形的艺术品或建筑物,以及一些药盒等图片,使学生对这几种图形有明确的概念。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加扎实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接下来来玩一个游戏。教师这里有一个纸箱,里面有各种图形的卡片,教师会背对同学们喊‘开始和停’的口令,听到‘开始’同学们便从第一排顺序传递这个纸箱,听到‘停’时,手捧纸箱的同学便要抽出一个卡片,并针对卡片上的形状说出生活中的一个物体。然后再继续传递纸箱,同学们清楚了吗?”然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来玩这个游戏,学生也会热情高涨参与其中。
教师通过创设的游戏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幅提高,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并且,也会令数学课的气氛十分活跃,令学生开心吸收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数学知识比较平淡无味,教师直接授课往往会令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无趣的感觉。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到一起,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认位置》数学课上,教师便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对位置的知识和概念更加深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彩图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前将不同的彩图存放在电脑中,然后再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教师先播放一张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授课的图片,并且每名学生在图片中均有标注姓名。然后,再问学生:“图片中,某某同学坐在谁的前面?”学生通过观看便会正确回答教师。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播放难度较大的,识别位置的图片,并且让学生在一张图片中指认多处位置,这样便会使学生脑海中对位置有一定的概念。此时,为了让学生可以灵活认位置,教师便可以这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现在按教师说的位置,把你们的文具盒、铅笔、橡皮、练习册按顺序摆放正确。”学生听后便会回答教师:“好的。”接着教师便可以说:“把文具盒放在书桌的正中央,把铅笔话文具盒的前面,把橡皮放在文具盒的后面,把练习册放在文具盒的左侧。”当学生摆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观看学生摆放是否正确,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称赞,便会使数学课充满趣味性。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对位置的知识掌握的更明确。同时,也会令学生感觉到轻松,进而对数学课充满兴趣。
三、创设竞赛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除了创设不同的授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竞赛情境,来有效推动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恰当应用教学设备来共同完成情境的创设,并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比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然后再通过竞赛的方式,令学生熟练和正确运算。同时,为了在课堂上创设竞赛情境,教师需要先制作带有不同混合运算题的图片。以及一些教学图片,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数学知识。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导入此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学校要举办象棋和围棋大赛,小明去商店帮助买棋。他看到象棋的价格是23元,围棋的价格是18元,他需要买四套围棋和三套象棋,那么总计需要花费多少钱呢?”学生便会自然将两种棋的价格运算后加到一起。此时,教师便可以将混合运算的法则教授给学生,这样便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掌握这部分知识。然后,教师便可以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运算题数最多和最准确好吗?”学生回答:“好。”以后,教师便可以用幻灯片播放不同的混合运算题图片,让每名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尽最大努力去运算。最后,教师再评比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并给予学生奖励,这样便可以使学生积极去探索和思考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师通过创设竞赛情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更加积极去学习数学知识。
总结:
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法,要巧妙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才会令学生真正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并且,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这样才会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更深入学习数学,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闵彩霞.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写真地理,2020,(5):0253.
[2]陈文怡.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2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