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何明芳
[导读] 在这个时代进步的潮流下,作为一名老师来说,
        何明芳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中心小学 四川 乐山 614404
        摘要:在这个时代进步的潮流下,作为一名老师来说,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寻找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富有研创精神,对教材进行钻研,对学生进行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实践的能力。那么从这一现象来说,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和创新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创
        一,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们常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那么学生就没有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究。要让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去提出问题,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因此教师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有想问的冲动,能提出有新意的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从现实情况来说,怎样从小学数学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老师们要紧紧的抓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依据学生们的认知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各种各样的背景材料,从学生们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采用游戏和讲故事等手段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起对问题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中,老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一个同学吹泡泡,吹了很多泡泡,都破了。在此刻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学生们开始积极的举手发言:吹了多少个泡泡,现在有多少个泡泡等等。这时,老师进行及时地引导,一个泡泡也没有,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于是就引出了课题。这时孩子知道了0可以表示没有,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儿见到过0,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明白,0不仅仅表示没有,在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在温度计上0表示分界线等。这样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发扬民主,敢于提问
        孩子们是喜欢提问题的,能够提出问题是显示着思想的萌发。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掌握好对于提问的方法和一些技巧,在课堂上表现出不敢提问的现象。要让学生们勇敢地提出问题,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们的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老师们要尊重学生,根据言行举止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提出问题。在积极地思考当中,让学生们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样老师们才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老师们要对学生本身进行研究,对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整和点拨。不要压制学生们进行创造性思考,这样会大大地降低学生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重视民主意识,让学生们敢于提问和勇于提问。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我反思
        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们进行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这是一种自我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老师们要经常的引导学生们对本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反思,想想这节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自己掌握的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科技的革新与发展为教育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投影仪,电子白板,一体机等多媒体在教学课堂的运用为打造高效有趣的课堂提供了外物支持。小学时期的学生们生理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自我的反思能力还不够,在课堂上极其容易走神、不专注。数学的知识往往不如语文等课程吸引注意,新课改教学目标指出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立以及学习及发展的方向,进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积极体现出来,学生一般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会导致小学课堂教学氛围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好像是被老师,背家长逼着学习一样,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分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事先准备三张纸条,(这三张纸条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把每张纸条量出长度并写在纸条上,上课时可以分小组让学生用三张纸条摆三角形,学生就会发现有些能拼成三角形,有些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就让同学们产生探索问题的欲望。最后通过小组实践,观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最后再让学生反思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哪些同学的发言特别精彩,值得学习,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这样长期坚持,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三,合理安排练习,巩固知识点
        我们知道,现阶段的课堂教育组成包括备课、上课、课后练习和教学测试等多个方面,学习了新知识,课后学习也必不可少,通过不同模块的组成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并不能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练习内容并对自身的复习进行合理安排,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们选择符合其自身需求的训练进行巩固学习,而要避免因为大量的练习堆积而引起的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知道,数学的知识体系是复杂且多变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练习来进行巩固学习,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绝佳效果。同时,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学会适时运用奖励手段激励学生们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也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升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亲密度,为更高效的教学品质打造提供可能性。
        例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竖着背,横着背,拐弯背,打乱顺序背、让学生进行填涂乘法口诀等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知识点,进而提高整个课程学习的效率与整体知识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为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来说,老师们要进行对课程的研创,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反思与总结是教师前进成长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取长补短,才能在教学道路上更进一步,弥补不必要的遗憾。教师们经过自我评价和反思,可以有效确认学习认知活动的前进过程,还能在下一阶段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如果能注重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多多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打造更高水平的教学课堂,使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以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永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知识文库,2021(07):27-28.
        [2]张川.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1(10):47-49.
        [3]居逸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