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郭变香
[导读] 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化学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

        郭变香
        山西省文水县南庄镇初级中学  山西省文水县  032100
        摘要: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化学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对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一些学生对实验课教学有所忽视,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之中,导致学习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化学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有效性
前言:
        初中化学大多基础理论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等,过于繁多和零碎。借助化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这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现象记住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课当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们的意见,给学生留足化学实验时间,避免走走过场的不良教学形式。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发现化学实验的魅力,从而在短时间激发学习的热情,为今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的提升。
一、提出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当面临新事物时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这一共性特征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因此,化学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给学生们布置与本次实验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并鼓励学生们借助化学实验现象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开展化学实验,这能够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实验开展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为今后化学理论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例如:以“燃烧的条件”这一教学为例,本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现象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并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事先教师可以留下三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火柴在空气中是否能够燃烧?火柴在密闭的玻璃杯内是否能够燃烧?火柴在水中是否能够燃烧?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将独立进行相应的实验步骤,并根据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火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柴在密闭的玻璃杯内先燃烧随后熄灭;火柴不能在水里燃烧。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再进一步问学生,你们通过三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就能够得出燃烧的需要具备的部分条件,如空气,可燃物,然后教师再补充另外一个条件-介质。由此,通过实验开展前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借助实验现象,显著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二、优化实验步骤,碰撞思维火花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理论知识更加的专业,仅仅参考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参考书的实验步骤并不是最优的,化学教师可以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兴趣、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对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装置的优化”这一教学为例,在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在同一个烧杯中摆放两只梯度差别较大的相同蜡烛,将事先准备好的二氧化碳慢慢通入该烧杯中,然后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来得出该实验的结论。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虽然可以得出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实验结论,但是相应的实验步骤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也缺少积极的参与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本文对此实验做出如下的优化:准备两个烧杯,二氧化碳注入到一个烧杯中,另外一个烧杯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将相同的蜡烛放置在刚才准备的烧杯中,同学们就会注意注满二氧化碳的那个烧杯中的蜡烛立马熄灭,而不做任何处理的烧杯中的蜡烛可以燃烧一段时间。因此,学生可以知道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结论,而且也能确保实验的成功率,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欲望,从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三、新增实验内容,激发学生潜能
        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们化学基础较差,所以设计的比较简单。然而,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难以起到激发学生潜能的效果。为此,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可以在现有的化学实验例题上,适当新增一些化学实验内容,逐步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目标,这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化学潜能。
        例如:以“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鉴别”这一教学为例,随着化学知识的专业化,此次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是学生们加深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这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的实验方案如下:首先从实验药品库中拿出一瓶硝酸钾晶体,再准备一个装满一半水的烧杯和一支玻璃棒。然后将硝酸钾晶体缓慢倒入烧杯中,并使用玻璃棒搅拌,学生就会发现硝酸钾晶体开始不断溶解,到最后不再溶解,溶液中出现硝酸钾晶体。这个时候,化学教师补充如果溶液中还没有出现硝酸钾晶体,那就说明是不饱和溶液,出现硝酸钾晶体那就说明是饱和溶液。学生就能够清晰了解硝酸钾溶液从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通过新增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学习到改变溶液饱和状态的方法,从而深刻理解何为饱和状态,何为不饱和状态的过程,这样能够夯实学生们的化学基础,帮助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从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总结: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在化学实验开展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如: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去开展实验;教师改进并优化现有的实验步骤,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而且能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新增一些新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丰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潜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由此真正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仁杰.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实验课程[J].学周刊,2021,(5):21-22.
[2]寇明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魅力中国,2020,(24):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