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教学中自主游戏模式的行为观察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朱雪颖
[导读] 学前阶段很多教师只关注幼儿在课堂或者活动课上的表现,
        朱雪颖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新渥实验幼儿园 322305
        摘要:学前阶段很多教师只关注幼儿在课堂或者活动课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各种行为。实际上,在幼儿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是蕴含着很多内容的,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观察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的各种表现,并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自主游戏;行为观察
前言: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师会发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在游戏环节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拥有较大差别的。而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教师有必要从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和教学引导。
        一、合理利用好胜心,开展优质自主游戏
        学前阶段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好胜心较强,一旦开展一项比赛性质的自主游戏,幼儿就会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做出一些令人不能理解的过激举动。这个时候出于保护幼儿、保证游戏安全的目的,教师语音当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引导。
        例如:在“跳绳游戏”过程中,原本所有幼儿都是在根据个人的能力来调整运动节奏,突然就有一名幼儿开始和其他人比拼谁跳绳的速度更快。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突然开始疯狂摇晃跳绳,并且还差点误伤了自己,这个时候教师就有第一时间察觉到幼儿的举动,并且加以制止,用口头劝说的方式,让幼儿树立更加健康的游戏观,将比赛的输赢抛在脑后更加享受游戏的快乐过程。当然,如果教师只是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劝说,或许并不能够起到很显著的作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跳绳游戏当中引入一些趣味化的内容,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将原本散漫的跳绳游戏,整体组织起来,引导幼儿一块儿跳大绳,这样可以将原本存在竞争可能的自主游戏变为了以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游戏,也能够增强自主游戏的欢乐性。
        二、开展合作性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合作和分享是学前阶段幼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幼儿基本素养之一。教师在日常上课的时候就会渗透很多合作分享的内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合作的良好关系。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在学前阶段,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这一阶段的幼儿并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也不明白如何在游戏过程中与他人分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需要教师提起警惕的。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其树立合作意识。
        例如:在组织自主游戏“拼贴画”到时候,教师发现班级内部有一名幼儿,因为经常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也不愿意和他人进行合作。以至于整个游戏环节中,该幼儿一直被其他同学排除在外,幼儿只能孤零零站在一旁,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上前进行口头引导,并且重新组织整场游戏。


        首先教师要找到这位幼儿,并且询问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不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自主游戏?该幼儿一开始可能会不愿意表达,但是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耐心的劝导,明确在这场自主游戏过程中,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和其他人合作,这个游戏就是要和他人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鼓励其主动加入游戏,让其他幼儿接纳他。当该幼儿愿意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说明教师的引导是有效的,这个时候教师应当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帮助该幼儿更好地融入自主游戏,与他人尝试合作并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比如教师可以重新组织这个游戏,首先将所有的幼儿集合起来,要求每两人或每三人一组,重新开始游戏,当一名学生出现落单时,教师就可以建议适才没有参与到游戏当中的幼儿:“这名小朋友没有搭档呢,不如就由你来当他的搭档吧!”通过这样的合理引导,不仅有效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同时还营造了整个班级的游戏合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主性,激发幼儿动脑习惯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在幼儿园中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学到很多的文化知识,更多是为了培养个人的能力,开发个人的智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明确在这一阶段,不仅仅是课上学习的环节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园里游戏的过程,与其他幼儿交往的过程都是培养幼儿各方能力的关键部分。因此,教师应当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各方能力,尤其是自主性方面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教学观察,教师发现很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一点小事情也会跑来找教师解决,即便是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因为体力问题跟不上其他幼儿的节奏都会希望教师给其提供帮助。一方面这种依赖心理是幼儿的共同特点,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幼儿都会主动向长辈或教师寻求帮助,正常的教师需要给予理解。但是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站在引导者的角度上来综合考虑这个问题,要在游戏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优质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例如:幼儿在自主游戏环节中组织了一场“赛跑”小游戏,所有的幼儿在操场上分成几个小队进行赛跑,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名幼儿在操场上跌倒了。这个时候教师站在远处可以鼓励幼儿站起来,并且自我检查有没有受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暂时退出自主游戏。如果幼儿认为自己摔倒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足以影响其完成接下来的游戏,也可以继续完成比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扮演鼓励者的角色,鼓励幼儿站起来,并且仔细检查幼儿有没有受伤,判断幼儿接下来还可不可以继续参加自主游戏。通过这样的鼓励和引导,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明白,在游戏过程中摔倒或者受伤都不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只需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当然,幼儿如果在自主游戏的时候遇到其他类似的情况,教师也应当坚持同样的原则。根据事态的轻重缓急,首先考虑引导幼儿自主去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总结:
        游戏教学在促进其语言、思维及认知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且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观察,能全面了解并认识到幼儿的变化,继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有效开展幼儿游戏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何晶晶.活动区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研究的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2):101-102.
[2]宋敬波.幼儿行为观察视角下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9):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