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艺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摘要:趣味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深化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初中化学是基础,教师除了要讲解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从此爱上化学。
关键词:趣味实验;初中化学;应用分析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解理论知识,做试卷,进而忽略了化学实验的应用,导致理论与实验失衡,让学生感觉不到化学的乐趣,长期以往,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大大降低。针对这种情况,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开展趣味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对化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够足够对趣味化学实验的重视,并且能够长期以往的坚持,明确教学方向,开展系统性的教学实践,就会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对于一些知识点很难理解,这时候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对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知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趣味化学实验。
二、阻碍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的因素
(一)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因为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很多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和不出意外,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就会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只能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观看,而不能自己动手实验。虽然这种做法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性,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实验,就会导致学生对很多原理还是不能理解和掌握,进而让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师开展趣味实验的经验不足
本着对教学安全性的考虑,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多进行趣味化学实验,这导致很多教师对趣味化学实验的经验不足,缺少实践的经验,更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进而没有灵活变通的方法。有些教师虽然想开展趣味化学实验,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实验过程杂乱无章,让学生没有看懂实验的效果,进而导致事与愿违的现象。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经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意识,即使教师开展了趣味化学实验,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走,在实验过程中,只是不停的记录笔记,对于教师的实验过程很少有参与讨论或者提出疑问的,这就让“趣味”实验变得“无趣”,进而失去了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意义。
三、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分析
(一)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
开展化学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过程,而是通过学生亲眼所见,亲身实验来让学生观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化学成绩。
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一名引导者。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化学实验有趣。
(二)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学习化学最大的乐趣就是进行化学实验,一场有趣的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此爱上化学,因此,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化学实验至关重要。教学实验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和教师及同学进行互相的交流,共同探讨完成实验。比如,在开展“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实验环节,首先,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带有滴管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浓硫酸,之后往浓硫酸中滴水,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错误的实验做法导致的液体飞溅的现象。第二个实验是准备一块肉,然后将浓硫酸滴在肉上面,让学生观察浓硫酸的强腐蚀性。两个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思考稀释浓硫酸的正确做法,还要考虑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浓硫酸的危险性,当进行错误的实验,就会产生危险的情况出现,因此,学生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这样,在有趣的实验中,既达到了实验的效果,又让学生明白了教学原理。
(三)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增强实验的思考性
在开展课内趣味实验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在课外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增强学习效果。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既增强了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另外,对课内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让学生形成思考和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让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四)借助趣味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针对实验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实验的严谨性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给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验中学会探究和思考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整合实验步骤,学会在实验中创新实验方法,让实验效果达到最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达到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提升。例如,在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性质活泼的氧气》这章节内容,当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开展趣味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可以观察到氧气的各种变化,并且了解氧气的性质。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哪些地方值得宣扬,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改进。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安全的操作,还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创新实验流程,让实验效果发挥的更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一边思考一边进行探究,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实验的趣味性,为以后的趣味实验做好铺垫。
结束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也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文兰.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3(11):49.
[2] 吴小清.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2015(12):50.
[3] 张洪军.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初中生优秀
作文,2015(16):204.
[4] 关余耿.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23):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