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黄梅
[导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黄梅
        海南省东方市四更初级中学 572622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方案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动讨论;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开始关注多元化模式的教学。其中,互动讨论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帮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中物理学科在实验教学中使用互动讨论小组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促进物理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 21 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因此,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互动讨论小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互动讨论学习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学习的时机选用不合理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没有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便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以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出现,即便是较为简单的理论基础知识,或是学生仅需要通过预习或是教师讲授便可了解的知识,同样需要互动讨论学习予以解决,导致课堂大量时间被浪费。
(二)学生分组不合理
        教师基于互动讨论模式对于学生分组,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分组不合理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教师采用四人为一组讨论的方式,该方式看似较为合理,人数控制恰当。但是,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性,而是随机性地要求邻桌学生组成一组开展讨论与互动学习,但不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性格以及表达能力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层次并不能产生合理的搭配,也无法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在分组之后,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责任分工,导致各组之间出现重复讨论的现象,也使得合作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导致大量课堂时间被浪费。
二、初中物理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探析
(一)设计互动讨论环节
        课堂提问师运用互动讨论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其呈现出关联性差的问题,东一榔头一棒槌,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降低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设计递进性、问答式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加以解答,逐步加大物理问题的难度,推动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点的本质。
        在北师大版“光的折射”讲解中,教师从学生所喜爱的推理解谜电影出发,从其中选择适当的节选片段,向学生提出“人眼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探究性问题,调动学生互动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表明自身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比如,部分学生认为看到的就是真实发生的,若其结果与所看到不一样,则是因为自身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奥妙。进而引入光的折射教学内容, 让学生观察一根筷子倾斜放置在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学生观察到筷子不在一条直线上,似乎被折断,再将筷子拿出来其依旧完好无损,映合上一个问题,调动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奥妙的热情,构建积极活跃的互动讨论氛围,积极发表自身的见解,进而展开光折射知识的详细讲解,引领学生一起探索光学的奥秘,进一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合理组建互动讨论小组
        互动讨论教学需要教师把握良好时机。建议教师通过如下方式开展合作学习:第一,学生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许多问题,部分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便可有效解决,但部分问题学生独自并不能完成,如此便会导致课堂教学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若学生全部独立完成,便会导致课堂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小组之中各个成员分工较为明确,所以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占用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以物理之中的密度探究实验为例,需要让学生开展测量的物体相对较多,如果分为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测量一种物体,则教学效率便会有明显的提高。
        互动讨论小组学习适应程度的基础在于分组的合理性,若分组出现不科学的现象,则后续使学习也无法顺利开展。所以教师需要合理控制分组,具体应注意如下内容:
        第一,平衡各个小组之间的能力。合作学习模式旨在通过不同学习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的学生彼此的合作以及交流,从而形成知识的活化,建立更为立体化且健全的知识体系。故而,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内成员的差异性。教师在划分小组过程中,应将成绩优秀、一般以及后进生划分为在一个小组之内;有男生,也有女生;有踊跃发言的学生,有心思细腻的学生;总体而言,教师应保证不同小组有不同特点的学生。但是,教师也需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能力较为平衡,使得各个小组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第二,保证分工的合理性。合理学习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秩序性,良好的秩序是开展合作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各个成员负责的内容,以便学习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以物理实验教学为例,组内细心的学生便可负责实验设备的检验工作,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操作,而善于观察的学生则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各项数据,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负责最终实验报告的填写。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合理分工,可以显著提高各个小组学习效率。
(三)渗透现代教学手段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教学设备,若依旧按照传统观念构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轨。所以,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合理性地渗透到互动讨论模式的构建中,逐渐形成新颖、完善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
        在传统教学环节中,教师仅仅能够通过粉笔绘画、理论讲解的方式展开物理概念的学习,学生的理解程度取决于自身的想象能力,无法保证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动态图、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知识理论化,将学生带入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宏观世界。同时,借助微课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各个环节互动讨论的目标,也为教师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参与到学生互动讨论中,给予建设性意见和思考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互动讨论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声的传播介质、传播速度教学中,由于其物理探究实验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实践操作,教师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掌握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结:
        简而言之,互动讨论模式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保证学生全身心参与到互动讨论环节是前提条件, 教师设计趣味性、情境化、活跃性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学生互动讨论环节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将简单易操作的物理实验融入教学环节中, 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及将现代教学手段灵活渗透到互动讨论模式的构建中,跟上时代发展的角度,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颖.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外交流,2017,(35):179.
[2]伍义忠.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4):95.
[3]洪诗城.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8):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