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3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能力发展的质变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从数学课堂的设计出发,以生活化教学为主题,分析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探讨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应用价值;实践方法
引言:
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对生活中各种客观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数学知识能够与生活中的现象一一对应,这也就意味着,成绩的提升仅仅依靠知识的背诵是尚不足够的,必须要经历实践性的探究和生活化的体验。对此,教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高中数学的特征,提炼生活化的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构建更加完善的框架与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分析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的意义
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始终是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话题,这一理念在近些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肯定,并且,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的实际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当下,生活化的数学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述: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时代生活的发展情况,并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在课堂上引入与现实生活相接轨的场景,让学生在特定氛围的引导下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这一点也符合数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其次,学生在生活化场景的引导下,能够树立生活化数学思维的概念,从实践活动出发,挖掘生活中暗藏的数学逻辑和理论,懂得举一反三,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分析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式生活化设计的必经步骤,主要依赖的是生活场景的设置,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轻松且宽阔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快速调整状态,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对此,教师应当驾驭教材,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找到现实中与之对应的实力,并展开阶段性的描述,让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生活中暗藏的数学规律。例如,镜子就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而镜子中的事物成像也是群众最为熟知的现象,这里的成像,也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即静像和实物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卡片或者数字,让学生认识到对称性的相关内容,然后再从镜子事物成像入手,设计出与对称性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探索镜子成像与对称性之间的相似之处。对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镜子中事物的成像有何种变化?镜像和实物之间的距离又存在什么样的规律?以上这些都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做到深入浅出。
(二)设计生活化实验
教师应当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感知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对此,教师应当事先准备好特定的实验器材,为学生演示出课堂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准备好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两个颜色的乒乓球在数量上是不相等的,然后再准备好暗箱,模拟现实中的抽奖活动,让学生重复多次抽取,并统计两种颜色乒乓球分别被抽到的次数。在这里,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实验,一是在抽取之后把乒乓球放回,二是在抽取之后不放回,这就引出了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激发出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的应用能力得到拓展[1]。
(三)设置启发性疑问
这里所说的疑问,本质上与模拟实验具有相似性。对此,教师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由易到难,由繁入简,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给予适当的辅助和点拨,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摸清解题思路,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突破重重关卡,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启发性疑问的分层设置,也可以兼顾到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可以同时照顾到那些思维稍落后的个体,以免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好感。
(二)开展分组教学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所以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这里,教师可以借助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过去的观察实验中进行延伸,亲自参与活动,展开生活化的模拟,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当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究内在的数学规律。例如,仍旧以上文中提到的随机数和概率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展开抽奖的模拟实验,实验器材可以更换为不同标记的纸团,暗箱也可以用矿泉水瓶来代替。
(四)展开讨论和评价
当实验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小组内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同小组之间应当互相交换实验的成果,在经过沟通与整理之后,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陈述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给予客观的评价。即便是不同的汇报结果,教师也应当针对性的做出分析,总结其中的优点或者是缺点。在这里,汇报的内容应当包括,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小组看法,教师也应当分析学生的参与认真程度,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积累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小组的实验结果有误,教师也应当帮助他们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他们在后续进行纠正。 总的来说,教师应当在生活化设计的时候,注重抽象概念的形象转化,要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如果教师在情景导入阶段或者是模拟实验环节,插入过多的抽象因素,不仅会扰乱学生的学习节奏,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2]。另外,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要紧跟学生的基本学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应有之策,也是调节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情景导入,模拟实验设计,疑问设计,分组教学,讨论与评价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中数学生活化设计的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施海燕. 感悟真谛,回归本真--探究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法[J]. 数理化学习, 2019, 000(009):P.23-24.
[2] 叶林, 柴改娟.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探究[J]. 高考, 2019(26):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