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阳
(泉港第六中学 福建省 泉州市 362108)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策。本文也将以榜样示范法为切入点,从初中语文课程的设计出发,分析榜样示范法在初中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应用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思维和意识的良性引导,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德育教育来讲,要尤为强调榜样示范法的重要价值,以此来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选择榜样对象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更加活泼,但他们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是有所不足的,在价值观念的塑造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区别。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坚持个体之间的差异,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展开榜样示范教育。当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时,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而且可塑性强,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有很多不适应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尽可能选取一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榜样人物,为学生讲述这些榜样人物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初中生活,完成学习和思想上的过渡。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会或者是班级宣讲等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遵纪守法且意志坚定的典型人物,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价值,激发出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对榜样做出正确的阐释和分析
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榜样的内涵和本质,要挖掘榜样身上蕴藏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并从中升华出特定的内核,让学生能够汲取思想精髓,打破以往流于表面的教育形态,注重语文课堂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要让榜样学习的状态能够变得更为持久。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特定的历史人物,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鲁迅的革命历史背景,为学生塑造一个,为理想和价值努力奋斗的留学青年。在学习雷锋故事的时候,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懂得,雷锋不是一个一辈子只知道做好事的战士,而是一个热心助人,并且也享受这一助人过程的普通人。周恩来总理也不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真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以上这些深入的阐释,可以拉近学生与榜样人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把榜样当作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形象。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挖掘榜样身上蕴藏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与当下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让榜样形象能够跃然纸上,更加灵活生动。
三、合理设定目标和方向
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自主辨析榜样身上的可贵品质,要明确榜样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学习,由此来对比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克服自己的不良品质,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且辩证的价值判断标准。例如,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浏览一遍课文,了解主人公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并从文章中标注出表达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精神的重要语句或者是文段,细细品读,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并为学生播放与海伦凯勒有关的纪录片,带给学生更加充实的视听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真切感受到主人公所经历的苦难,并汲取主人公身上好学敏思,积极向上,不为命运所折服的坚韧精神。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思考,如果是自己经历了海伦凯勒那样的磨难和困难,他们又将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他们的心里又会作何感想,让学生各抒己见,推动思维火花的灵活碰撞,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分享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与命运做抗争,不屈不挠的难能可贵。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书中的主人公出发,把榜样与课本知识深度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书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自动带入角色,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践阅历,总结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此一来,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榜样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总结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1]。
四、推动知与行的灵活转化
榜样示范法运用的目的便在于,用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言行,带动中学生自己的客观行动,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他们应当具备何种精神品质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调整,把汲取的养分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把榜样精神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深度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在这里,笔者仍旧以海伦凯勒的事例为切入点,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在困难面前的正确选择,一旦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他们也需要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并做好自己的本分,勇于挑战自我突破瓶颈期,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详细的规划和探讨。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德育教学中挖掘出学科之间的关联,语文学科本身就与其他文化可密不可分,涉及到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引入思政课堂上的消费内容,为学生介绍生活中铺张浪费的各种现象,要让学生懂得平衡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随大流,过于挥霍金钱,而是要懂得合理消费,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让学生制定出消费计划表,让学生自行构思自己零花钱的运用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榜样示范法,在中学德育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策,也是完善学生人格品质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榜样的科学选择,精神内涵的正确阐释,目标的确定,知行合一,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榜样示范法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程前. 榜样示范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及创新[J]. 时代报告, 2020, 000(008):168-169.
[2]肖祖康, 文天天. 榜样示范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为例[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21(02):35-38.
【基金】: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开放课题+“榜样式”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立项批准号:MXZ—201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