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何泳旋
[导读]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渐发展,

        何泳旋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51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渐发展,初中班主任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注重学生文化素质提升,也要关注学生德育品德的进步,保证学生道德与文化素养共同发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所以在班主任平时工作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影响,应用真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班级管制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祖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效性
        在初中教学时期,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班主任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积极发挥班主任的主动作用,借助一些方法将德育知识用于学生,使学生在一定的德育手段下将修养与德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着手,提出了具体有效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1.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后
        针对目前的德育教育来说,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还停留在说教层面,对于言传身教,班主任仅仅做到了言传而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当学生经历了多次的说教之后,就会产生疲惫感,对于说教的内容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并没有记在心里,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仅仅是教会了学生怎么“说”道德,并没有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初中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重要时刻,由此可见,要想高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就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明确地意识到说教式教育早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应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创新教育观念。
        2.初中班主任德育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初中班主任高度关注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传统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品德教育以及适应时代进步的新知识。德育应依据学生年龄特色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则,选取德育内容。就目前而言,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知识仅仅是停滞在一个浅显的层面上,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理想的建立以及做人品质等深层次的教育,也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3.初中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低
        班主任的教育观与教育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待学生的看法、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能力以及学生日常的处理方法上。但是多数班主任在实施教育工作时,欠缺目的性,其一是没有针对初中生这一特定年龄特点采取有目的的教育,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注重不同个体的个性化与目的化的教育,也是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失败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目标与教育活动的基础看法与观点,也是影响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深层原因。就目前德育教育工作而言,其实效性低与目标不准确的起因就是长时间以来,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重视智力轻视德育 ”教育思想的约束。

由此可见,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转变教育理念。
        班主任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鉴往知来,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再度审查德育在教育中的关键性影响。以职业道德、德育理念、德育责任等层面为着力点,大力重视现代德育教育的思想与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班主任建立新价值观念,积极担任好班主任的角色。第二,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交流,增强同学校的沟通,使教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互相弥补,形成合力。班主任要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德育发展状况,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加强指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生理念,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互补。同时,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班主任要增强对学生生活环境地认识,从而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展开学生的德育工作。
        2.调整教育目标
        德育工作开展的根据是德育目标,因此德育目标不仅体现德育的针对性与规划性,还划定了教育的知识内容、方向与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目标也在及时调整,而积极主动扩展德育目标是调整的重点。第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极强的独立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与自我价值观教育能力;第二,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懂得做人与关心他人;第三,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现代人的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挫折时不选择轻易放弃,要用自信、自强的毅力去解决困难;第四,培养具备新时代精神的人,建立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就班主任而言,调整德育目标就是以新的德育目标计划德育工作,依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知识层次与品质发展规律,将整体德育目标转化为初中时期的重要目标,以此规划德育内容,选取德育方法。
        3、扩展更新德育内容
        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内容是德育获得实效性的保障,班主任在选取内容上,不仅要依据大纲,还要符合社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几者正确的联系在一起。德育内容不仅要重视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还要根据新的德育目标,扩增一些适合时代品德的新规范。
        现阶段初中德育着重关注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教育,从社会意识、公共品德、文明行为等层面入手教育引导学生,这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备,也是当前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二是法制教育,我国文明社会是法制意识极强的国家,但是现在中学生中依旧存在很多法盲,导致现在犯罪年龄偏低,应该引起班主任教师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必须增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此外,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得他们未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掌握自己人生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理论水平、工作方法紧密联系,同时也与社会、家长、学校、以及学生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项目,需要科学性、针对性实事求是的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它在具体范围内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臻. 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63-64.
        [2]王楚彬.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路[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