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周震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
        周震
        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  61021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目标,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判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对高中学生而言,数学的核心素养涉及到数学的方方面面,抽象思维、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等,这些因素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即影响又独立。高中数学教师,尤其是高三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复习课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数学研究和实践中养成核心素养的理念,为以后大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研究
        数学的核心素养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审视,不仅仅是从数学的层面去分析。数学的教学设计要从数学的核心素养出发,让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新课程是这样定义的:核心素养是一种能力和思维品质,它要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说白了,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用数学去和世界对话;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他们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知识技能,但是又高于知识技能。当学生具备了这种素养后,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用它去思考、分析、解决。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一)与学生学习基础相适应
        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法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相适应。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而言,其实联系并不是很大,因此,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差异性不大,但是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与知识体系相适应
        与知识体系相适应的原则要遵循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原则,这一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单元教学可以把一个知识板块当做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再将其分为不同的单元,有重点的进行教学。这种原则要的开展要根据高中数学的教学体系进行,这样才能在个性中寻找出共性,在共性中灵活处理数学问题。
        (三)激发学生兴趣和锻炼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应试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观念,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是教学单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单元的不同,设计出适合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一)把握教学本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数学的本质。教师要明确教材的实质,通过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数学的本质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高三人教A版数学《统计》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量、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三部分内容。随机抽样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学习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用样本估计总体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样本估计的总体适用情境,并且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方差和平均数,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认清生活中除了确定关系外还存在大量不确定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散点图来体现这种相关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利用数学中的有关变量去描述现实中的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了学习内容的本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注重课堂研究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进入高三阶段,复习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靠讲解来传授知识,然后再引用经典案例来达到理解和消化知识的目的。这种复习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让学生的复习效果不够理想,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来提高复习效果。例如,由函数=sinχ 到 y=sin(2χ-π3 )的探究复习。数学教师首先出一道探究式的数学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y=sinχ 的图像和性质与y = Asin(ω+准)的图像与性质,再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及时的改正。学生的作业最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入手,多数学生都会先从函数 y=sinχ 的定义着手,再去观察函数的定义域、对称轴、单调性等,再经过平移、图像伸缩变化来得到函数 y=sin(2χ-π3 )的图像。这样,学生在课堂的探究中就会逐渐掌握函数的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重视课堂提问
        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才会真正具备了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找到思考的方向,并且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跟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直线方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直线的确定需要几个要素?直线和斜率的对应关系是什么?教师利用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有:首先,已知两点 P1(x1,y1),P2(x2,y2)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其次,已知 P0(x0,y0)与斜率 K,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和斜率的对应关系是:首先,当 α=90°时,斜率 K 不存在;当 ɑ≠90°时,斜率 K 存在且唯一。;其次,对于任意的一条直线 L,它的倾斜角 α 唯一。因此,当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就逐步培养了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下,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庄志刚,张玲.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17(5):1.
        [2]王洛阳.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17(4):10.
        [3] 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7):7-11.
        [4] 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