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张进桃
[导读] 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当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张进桃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733000

        摘要: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当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但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学需要讲究手段与方式,采取和其认知能力相吻合的方式,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期间,老师应了解其接受能力较差的原因,在给学生足够鼓励与耐心的同时,改善相应的教学方式,让其可以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与掌握知识。本篇文章就特殊教育当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做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特殊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特殊教育就是应用特殊的手段与措施,对于特殊对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然而狭义层面的特殊教育是对盲、聋、哑以及智力障碍这些儿童的教育。由于各项艺术所带来的影响,有着身心缺陷的孩子一直都存在,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难题。国家与政府都鼓励将这些孩子都统一起来,提供经济、科学以及师资这些方面的支持,创建专业性较强的机构,像是聋哑学校、语言障碍的锻炼机构等等,给其给予相应的特殊教育。下面本文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消除自卑,建立自信
        因为学生本身的生理缺陷,造成其逐步衍生出了自卑情绪,在学习期间经常觉得自己“学不会、做不到”,给老师的课上教学带来很大困扰。而为了改变这个情况,老师需要从开展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始着手,要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同时指引学生勇于尝试自己之前认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样来让学生对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有更为清楚的了解。不只这样,老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激励学生尽可能的去展现自己,让自己变成学生所关注的焦点,从而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起信心。并且,老师也能够借助鼓励与奖励的方式,要学生伴随学习的持续深入逐步打消自己的自卑心理。比如,在讲述10以内的加法有关的知识时,老师能够借助将开展教学活动当作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要学生将教学用到的小木棒动手摆一摆,借助亲自动手的方式来对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同时理解加法当中所存在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激励学生把自己所取得学习成果跟其他学生去讲述,同时在讲述以后给其进行相应的鼓励和奖励,要学生在受到赞扬后有一定的成就感,而学生为了可以再次感受到这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感觉,就会更想要去展示自己,伴随教学的逐步深入以及事件的推进,学生自信心就能够代替之前的自卑心理,指引学生更为主动的去面对学习与生活。此外,在学生成绩出现下滑时,老师需要尽快关注到,并耐心询问其成绩下降的原因,同时进行鼓励,使得学生能够继努力学习,同时用一个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作为榜样,让其产生和其“攀比”的想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
        部分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特殊学生身上适用,其大脑所具有的思考能力和身体操控能力都相对较弱,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内,学生难以全然的理解与掌握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数学生仅是做了简单性的模仿学习,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挑选适合这类型学生的教学方式。

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应该依据所要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预习。在学生预习期间,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要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此外,老师还应该在教学期间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运用电子设备来开展多媒体教学,学生本身对于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多媒体设施较为感兴趣,如此一来,便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述加减法有关的知识时,老师能够挑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画片作为着手点,把动画片和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效融。动画片当中旋转木马上一共有6个人,在中途下去了3个人,这时旋转木马上还剩下多少人呢?这样学生可以更为专注的去看动画片,也可以很快的算出正确结果。借助多媒体设备的播放,不只可以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为活跃,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愿意参加到课堂的学习当中。特殊教育所要面对的并非普通的学生,其心理年龄都相对较小,并且在课上学习当中难以全然集中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期间,不只需要关注上课时的情况,也应关注其在课余时间的实际情况。特殊学生难以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这时老师便能够倡导学生之间彼此合作,共同去完成作业,如此不只作业的质量要比独自完成的质量要高,还能够让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三、借助先进的信息教学技术
        在开展特殊教学期间,老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思考每位学生本身的特殊情况,尽量多设计出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对新知识有着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的学习计划。在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时,能够适当的运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教学技术,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某位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运用多媒体设施放映和课学习有关的教学视频与图片,让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更家直观化的了解。在老师讲述小学数学当中的立体几何图形时,就能够借助放映几何图形有关的视频与图片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空间结构感,对于所学的几何体知识有更为直观化的感知。此外,老师能够将教学会用到的几个模型带到课堂上来,要学生借助对模型的接触来感知几何体的实际状态,同时在脑海当中产生有关几何体的特定印象,方便于在未来的学习当中可以对不同的几何问题做正确的解答。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知,还需要指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完成几何模型的制作,借助具体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于三维图形可以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培育其建立较强的空间结构感。在具体动手操作当中能够增强学生已有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应该重视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在教学方式的运用方面需要做到多元化呈现。如果这些方面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唯有在理论上强化特殊教育当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才可以为更好的处理数学问题提供更多的依据,进而不断推动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春梅.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研究[J].学周刊,2021(04):181-182.
        [2]陈庆洪.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内蒙古教育,2020(14):14-15.
        [3]杨淑民.浅谈小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20(10):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