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
( 河北省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072750)
幼儿园保教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由认知到行为内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实务,熟悉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工作,具备综合运用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幼儿园实践问题的能力,掌握幼儿园工作基本技能,培育良好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情感。
2018年7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发是学前教育界的大事,意味着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然到来,广大学前儿童的幸福童年有了新的保障,学前教育的普惠优质发展有了新的希望。《意见》通过立足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旨在重视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把教师培养成反思型教师就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和关键,而反观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实践课程,没有反思的实质内容,没有理解反思的真正意义。
从理念层面上,目前教育实践课程内涵上过于窄化,将教育实践仅仅视为一种单项活动。而非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系统定位。
从结构层面上,现阶段实践教学已对其形式做了完整的规划,但实践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不足,缺乏梯度设计,并未从学生作为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可操作性不足。
从行为层面上,在教学实践中多是从单一学段来审视实践教学的,各自为政,缺乏沟通,而且各阶段的相互融合共同协作的研究范式较少。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导致毕业生入职后实践能力较为欠缺,需要较长适应时间。
目前我省正在对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我校也正在构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双轮驱动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机制,我校开发的反思性幼儿园实践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特征,是指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程的培养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按照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岗位标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技兼修、强能致用、一专多能”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为宗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身体心理素质、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系统的专业理论素质、娴熟的专业技能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弹、唱、跳、画、做、讲、教七类职业综合能力,通过实践了解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实务,熟悉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工作;具有综合运用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幼儿园实践问题的能力;掌握幼儿园工作基本技能;培育良好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情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懂科学、会技能、有素养、善交际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意见》指出,“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健全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儿童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提高培养专业化水平”,强调通过各种举措提升幼儿园准师资的专业水准,从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为此,在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之余,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还需配套采取精准到位的课程培养方案,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及课程性质与定位,打造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的,能够指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反思性综合性实践课程。
本课程由幼儿园见习、幼儿园保育实习、幼儿园教育实习、幼儿园保教研习四大模块构成。
模块一:幼儿园保教岗位认知(见习项目)
1、幼儿园环境布置,幼儿教师行为规范
2、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
3、进餐工作的准备与实施
4、户外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5、教育教学工作的准备与实施
模块二:保育实习项目(实习项目)
1、入园
2、盥洗
3、就餐
4、饮水
5、如厕
6、户外活动
7、午睡
8、离园
模块三:教育实习项目(实习项目)
1、幼儿园健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幼儿园社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4、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5、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6、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7、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8、幼儿园家长会的组织与实施
模块四:幼儿园教育研习项目(研习项目)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习与反思
2、幼儿保育活动的研习与反思
3、幼儿户外活动的研习与反思
4、游戏、区角活动的研习与反思
5、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的研习与反思
6、常见意外事故处理的研习与反思
本课程严格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立足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深化实践指导内涵,构建分模块分层次的专项实践指导体系,从专业成熟的终极实践转向分阶段分层次的成长式实践,强调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拓宽人才培养的口径。
整合重点课程,建立一系列的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手册,从单科目的实训指导到项目化的实训指导,逐步促进多种教育模式良性互动。
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实践指导双导师制度,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园所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把双导师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实践质量保障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三性即实践性、实用性、反思性;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四化即“课程内容项目化”、“内容组织过程化”、“教学实施实境化”、“学习评价全程化”。通过“四线并行(课程教学-专业实践-社团活动-学生管理)、五环递进(课、岗、职、管、赛)、多维立体(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多元化教学实施路径,全学程渗透实践环节,即岗位认知、协岗实习、顶岗实习、反思研习,达到从分阶段分层次成长式实践教学到专业成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培养目标的完美蜕变。
通过“四线并行、五环递进、多维立体”的多元化教学实施路径,建立了完整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开发了学前教育专业反思性实践课程系列实践指导手册,达到从分阶段分层次成长式实践教学到专业成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培养目标的完美蜕变。充分实现了园校协同、双师双修,开创了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的新局面。
姓名:宋青,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涿州市,出生年月:1978年11月25日,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河北省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