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玲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362400
摘要:在开展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照着课本讲,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去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参与美术知识的学习,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整体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美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有发现自己所处环境的美的体验,感受美的存在,理解美的意义,能够做到出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旦过了小学学习阶段,不论是家长也好,社会各界也好,对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功能都忽略了,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总是想办法提高成绩,为学生升学做准备。他们往往会认为学不学美术没有什么意义,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把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都占用了。这样只注重提高学生应试教育的模式,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的能力比较单一,处理不了综合的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都是趋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还有很多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的教学,要么和其他主课业换课,要么就是干脆不上,大范围的削减了美术课的时间,不开展或者很少开展美术课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目标。
二、初中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质的意义
在新课标教改的要求下,学生要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做全面发展的高教育人才。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学生把这门功课的知识学得相当好,考试考的分数高,也不是简单的技能的运用,更不是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经过慢慢的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不是一下就能具有的,它是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又高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核心素养也是在当下初中阶段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向。美术是一门关于“看”的艺术学科,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学生会慢慢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在美术学科教育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内涵,更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在各学科之间可以互相配合学习,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的素养水平。
三、初中美术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构思,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只要不学习,那绝对是行家,玩游戏不动地方都能玩一天,一点不觉得累,反而一说到学习,就开始叫苦了,哈欠连天,没精打采的,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注意力怎么也集中不了,学生没办法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 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太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极易使学生产生不想看、不想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合适学生的内容。在讲解内容知识点的时候,要有深度、有趣味性,适合学生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感兴趣,积极的跟着老师的方向,能够融入其中,这样就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了玩中学的教学模式。
其次,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当中,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去发现美、感受美还有鉴赏美,要学会观察生活的点滴。所以,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结合实际生活,扩展教学思路,让学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要去观察生活中美的存在。比如介绍《画家乡的风景》为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全班所有学生,在周末出去走一走看看一看,拍摄一张自己认为美的风景照片,并可以就这幅照片中学生认为的美写一小段的介绍,再在课堂上的时候,请同学一起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中的景色,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舒缓的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带入自己的照片中,仔细的想一想,在这样的美的风景背后,有没有勾起学生的回忆、记忆最深刻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学生此时内心的情感又是怎么样的?这样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联系自己的情况发现自己认为是最美的地方,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能为自己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素材。教师通过课堂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形式的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对积累学生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都起着很积极的作用。
最后,可以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相结合,对美术教学进行赏析。比如,《寄情山水》这一课,在进行山水画的教学时,可以多找一些著名的山水文人墨客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历史文化中有很多的山水画作家,他们的作品中各有千秋,作画的风格、形式等特点都不一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所要研究的对象。教师在讲的时候,也要对这些作家的生活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作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表达情感的的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深入研究的愿望。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除了美术作品外,我国的传统服装业非常具有观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特色,都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传承。在对民族服饰进行赏析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中加入对德育美术,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要只对书本知识进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发现美的意义,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断地提高,促进各个学科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廖林杰.初中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7):103-104.
[2]毛志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J].文学少年,2020(2):0159-0159.
[3]王桂明.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2020(45):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