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强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362000
摘要: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将"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方阅读积累体育基础知识,多向思考培养体育学习思维,多维表达发展体育实践能力,实现体育学科的创新性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
关键词:“读思达” 初中体育 核心素养 和谐互动 教学策略
1.“读思达”教学法背景及理论依据
1.1“读思达”教学法的背景。当前我们正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我们的学习最终指向的是素养的形成。学生学习的是知识,却不能还只是生长知识,而应该形成素养。
1.2“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源于认知加工理论,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自学、思考、表达三个环节。
2. “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当今,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实施,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标准逐步提高,为加强初中体育教学力度,必须注重有效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现阶段我校初中体育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育研究者的不断改革创新,积极的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达到提高我校初中生体质的最终教育目的。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2.1 认知能力目标
讲授中,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讲授法即教师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为学生阐明体育概念,传达体育常识的一个过程。体育讲授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合理的讲授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还能将发展智力、知识掌握、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等内容进
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教师也要意识到,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体育知识的讲述不能采取传统“满堂灌”的局面,其讲授应该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此外,为了提升教学科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努力的做到语言准确、亲切感人、富有哲理、活泼生动。
2.2 技能目标获取、 提问、探究的策略
体育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要确保问题为教学目标服务。问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深浅有度,科学地设计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但又需要学生努力思考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才可以锻炼意志,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根据研究发现,如果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会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加自信,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果学生确实无法回答出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并注意语言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区别对待,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发现、提问题有机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把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正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2.3情感目标和终身体育的策略
目前体育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但是当体育教师宣布要进行游戏项目时,学生马上就会兴高采烈,跃跃欲试。
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识特性与成长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运用游戏,要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知识,拓展思维,获得心理满足感,增强学习自信心。游戏前,教师言简意赅给学生讲解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游戏进行时,教师要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控制局面,结合师生互动,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说明加以诱导,使游戏顺利进行。游戏要在恰当的时候结束,并做小结,公正地评定游戏结果,指出各队的优缺点,表扬好生,激励学困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受到教育,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实践证明,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养成。
3.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教学方式的改革
“读思达”教学法提示,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应当向学生详细地讲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作用,包括体育的概念以及不同体育项目的技巧等。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的动作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项目的技巧。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详细地传授技巧知识外,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危险,让学生尽可能避免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创伤。在完成体育知识的传授后,再让学生进行锻炼。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因不正确的动作而受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3.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也是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通过面对面、网络信息咨询,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项目、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通过与教师的接触提高对体育的热情,从主观能动性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在师生交流的时,教师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可采用提问法请学生来讨论,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在活跃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可各抒己见,并充分思考,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但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维持,学生的讨论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讨论一定要围绕着当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离题万里,那也无法达到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除此,在学生进行讨论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让他们能认识自身体育知识的匮乏,体会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增强锻炼的自信心。
3.3用游戏来辅助学生的体育锻炼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来作为学生开始体育锻炼前的热身。通过适当的游戏环节,首先能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感和热情,也能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来完成接下来的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游戏环节的加入还能让学生在游戏时锻炼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游戏环节辅助体育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游戏时间的把控,不要本末倒置,导致游戏环节的时间超过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就完全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无法达到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构建体育课堂实施和谐互动教学兴趣课堂,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中的乐趣;再者,让学生通过多方阅读积累体育基础知识,多向思考培养体育学习思维,多维表达发展体育实践能力,实现体育学科的创新性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当今,体育教学的“读思达”跳出传统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教学,体现学科育人、教学育人的创新性,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恰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小娟.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03).
[2] 赵洪波,潘正旺,姜勇.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诉求与改革方向[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