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张倩
[导读]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张倩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摘要】从音乐角度来说,其不但是情感艺术,更是对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特殊儿童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适当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特殊儿童养成健康的人格,实现健康发展。本文就结合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重点分析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策略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因为受到生理、心理等问题影响,和一般孩子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音乐是一种非语言交流形式,对培养特殊儿童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在音乐教育中,应将工作重心放在特殊儿童健康心理培养上,让其在音乐中感受乐趣,获得收获,健康成长。
一、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
(一)生理特征
        结合现有研究得知,特殊儿童在身体形体上通常是指身高、体重、坐高等,和正常孩子没有本质差别,其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养和正常孩子对比,也不会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研究表示其身体素质远远低于正常孩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智力方不足于正常孩子,身体素质差。另一个是在测量过程中,其自身水平没有充分展现。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智力障碍形成原因存在明显差异,其行为表现也各不相同,如身体反应迟钝、肢体动作不协调等[1]。
(二)心理特征
        特殊儿童在心理特点上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知觉方面。知觉反应能力比较慢,知觉范畴比较小,知觉内容过于笼统。特殊儿童知觉和正常孩子比较,展现出反应迟钝的状况,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其次,记忆方面,记忆能力差,记忆内容不全面;再次,语言方面,语言能力不强,发展缓慢,词汇量少,缺少连贯性,语言逻辑不清晰,无法精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最后,思维方面,不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无法对完整客体有清楚的认知,不能对概念性内容有充分了解,通常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注意范畴小,稳定性差。根据上述内容,为了能够让特殊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和正常孩子一样,则在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针对性教育,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对策。
二、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音乐教育,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众所周知,特殊儿童因为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其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忽略或者歧视,在日常生活中将会面临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存在问题,长期压抑,无法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而音乐具有娱乐性,可以让特殊儿童从中获得喜悦。其次,音乐对特殊儿童心理治疗有着积极作用。现阶段国内外,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机构,也就是利用音乐对人们心理进行治疗。音乐作为一门声音艺术,在人的感官下感受音乐,从心理上产生共鸣,获得良好体验。最后,音乐能够增强特殊儿童交流、交往能力。特殊儿童在音乐中能够相互交流情感,并提高特殊儿童群体意识。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并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心理辅导等教育内容,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生活[2]。在实施音乐教育前,我国应加强对音乐教育人员专业水平和特殊技能的培训,让其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完善特殊儿童教育组织机构,让我国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促进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更好发展。
三、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策略
(一)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育内容,提前收集各种音乐故事,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音乐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改编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单一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学习,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和一般孩子一样,都具备一定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其希望可以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对于该心理特点,在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给特殊儿童设计满足其心理特点和需求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其主动参与,从中获得体验。
(二)将语言和动作赋予音乐的节奏
        节奏自身可以独立展现出音乐的价值,把语言、音乐和动作充分融合。即便特殊儿童在水生理或者心理上存在缺陷,但是节奏和特殊儿童心理、生理及日常生活有着一定关联。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切菜时的节奏、爸爸说话时的节奏等。因此,节奏是特殊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提示行为对特殊儿童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特殊儿童理解和接受能力。例如,在学习《用音乐介绍我自己》时,学生学会利用简单的节奏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基本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例如,在学习《小熊乘车》时,让特殊儿童可以从中学会如何正确乘坐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通过把语言、动作和音乐节奏相互融合,能够从而展现出应用音乐提示强化行为的效果[3]。
(三)通过即兴音乐活动,培养特殊需要儿童的创造能力
          即兴作为情感表现最直接的方式,创造性是人的基本能力,更是人们表达情感、实现情感优化交流的本能要求。即兴是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内容渗透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歌唱、游戏等活动中,通过即兴音乐活动,能够让学生不会受到束缚,自由设计满足自己需求的音乐活动,从而对幼儿即兴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四)器乐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采取音调丰富、音色纯美,演奏技巧相对比较简单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如沙锤、哑铃等,播放节奏流畅的音乐,带来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来打击乐器,从而提高特殊儿童身体协调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对特殊儿童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进行培养,帮助其快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满足融合教育要求。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让特殊儿童放松心态,创建和谐美好的融合教育环境,引导特殊儿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茜.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5):159-160.
[2]路凯程.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在音乐治疗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20(06):233+235.
[3]张夏蕾.试论特殊儿童中实施音乐教育的措施[J].北方音乐,2019,39(22):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