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张佩玉
[导读] 科技快速发展,教育硬件设施逐渐完善

        张佩玉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摘要:科技快速发展,教育硬件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育领域中重点使用的技术,并在特殊教育中应用广泛。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并且,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中获取理想效果。但是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多媒体在特殊教育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依然有待改进。本文就结合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重点分析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特殊教育;音乐课堂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作用逐渐凸显,尤其是在特殊教育活动中,可以让特殊学生快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电子技术快速发展,教育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在音乐教育中,并且成为特殊教育音乐课程中重要部分。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将所需的视频、图片等融入到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质量,获取理想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带动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对于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来说,因为面对的教学对象比较特殊,所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特殊儿童因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容易对外界产生抵触心理,虽然对外界事物有着恐慌感,但也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对外界事物有充分了解,感受外界事物的美好[1]。由于特殊学生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外界新鲜事物融入到教学中,在新兴事物的带动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水平。
(二)有效拓展学生视野
   当前主要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通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实现教学和生活的相互融合,在特殊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质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美好,通过音乐表达,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意识。特殊教育对象因为智力、身体等方面存在缺陷,生活阅历不丰富,知识面狭窄。因为生理等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上无法感知音域,特别是对生活中音乐感知能力薄弱。鉴于该现象,在特殊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巧妙结合,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样,可以把生活体验和教学相互结合,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扩充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感受。
二、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精神需求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身体缺陷,存在自卑感,无法对外界事物有充分了解。

教师应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优势,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中视频、声音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对外界事物有一定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素养。并且,教师应了解到特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注意力的持续集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前,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修改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关于《十二生肖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播放关于十二生肖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每个动物特征配音,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精神需求[2]。
(二)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的配合下,给学生创建不同的情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和素养。例如,在学习《小企鹅》歌曲时,因为学生没有真正见过企鹅,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企鹅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寻找一些和企鹅相关的图片,之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对音乐内容一定了解。在音乐教学中,在解决完基本认识问题后,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例如在欣赏京剧、黄梅戏等国粹时,如果采取单独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对于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把曲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各个角色的脸谱向学生播放,讲解背后含义,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
(三)与实际教学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在课堂上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其安排不同的表演,根据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旋律,创作一个新的音乐作品。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在现场亲自动手感受音乐的乐趣,不只是安排学生观看,也可以把学生声音进行记录,创造一个全新的音乐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3]。对于一些对弹奏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其提供触摸乐器的机会;如果学生喜欢打击乐,教师可以提前给其准备小鼓,让其通过亲自表演,创造音乐。通过上述方式,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让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灵活、生动,增加教学趣味性,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满足特殊教育学生对音乐追求和向往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帮助学生扩展音乐视野,提高特殊音乐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配合下,可以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真实、多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实施特殊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特点,从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在教学中展现出学生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增加特殊音乐教育水平和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茜.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5):159-160.
[2]王强.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教学效率[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5):24-26.
[3]徐光来.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9(03):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