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区学生优秀率的分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高文青
[导读] 作为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高文青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350200
        摘要:作为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在新时期的城区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分层教学这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它可以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教育资源充足的优势,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升城区学生的优秀率,进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提升城区学生优秀率的分层教学策略做相关的探讨,为城区初中的数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区学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前言:
        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的教学指导,达到数学拔尖生冒出来、数学普通生持续进步、数学后进生不落伍的教学目标。对于城区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优秀率,促进城区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师往往是根据当地的中考考试大纲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没有顾及到学生之间数学天赋、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得数学拔尖生的能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而数学基础薄弱的后进生难以跟上班级统一的教学进度,导致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对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将学生大致分成拔尖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拔尖生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他们一般聪明好学、思维严谨,教师应该加强对他们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等生数学基础一般,教师应该重点培养他们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后进生数学基础一般比较薄弱,教师对他们不能要求过高,应该重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其他题目条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进行求解,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的检验意识。在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基础知识的数学拔尖生需要达到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创新性应用题的要求;数学水平中等的学生需要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典型应用题模型;数学基础薄弱的后进则需要理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结构和解法,能理解课本的典型例题。

通过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策略
        在一般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全程主导课堂,在台上向学生讲解相同的知识,学生则在台下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在这种统一化、平均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顾及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令人满意。为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应该以数学主干知识的讲解为主,然后根据班级同学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活动。其中,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小组以讨论基础知识为主,重点理清基本概念的定义和联系;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小组以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提升为主;数学扎实的拔尖生小组以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复杂问题的思路讨论为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题目案例,认识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和性质,学会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相互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本课的重点主干知识之后,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活动。数学拔尖生主要讨论复杂几何问题中直线与圆的关系,中等生讨论直线与圆的知识的典型运用,后进生重点讨论直线与圆的关系定义与性质,以夯实基础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对一些小组给予必要的、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策略,达到因材施教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三、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的评价体系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课后的题目训练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成绩的关键途径,同时,课后训练的结果也是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参考。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后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的课后训练题目,除了考察主干知识与重点知识的必做训练题目面向全体学生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分层的选做题目,比如基础知识强化类题目、数学知识夯实与运用类题目、数学知识综合运用、创新类的题目,分别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对于这些这些题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选做,使得全部同学的数学成绩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优秀率。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城区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备受青睐,是提升学生的优秀率的重要途径。在城区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的教学策略,运用分层的数学评价体系。通过这些分层教学的策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天赋和水平的差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数学优势,以及能够有针对性地补充自身数学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城区初中数学的教学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提升城区学生的优秀率。
参考文献:
[1]彭四辈.基于学生差异的初中数学分层分类指导措施[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9):28-29.
[2]张晓荣.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家长(上旬刊),2020,(3):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