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明
岳阳市岳阳楼区枫桥湖学校,湖南省岳阳市,414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意识,实验精神,属于比较开放的教学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采用STEM教育理念,用开放融合的新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从多种维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前言:
在STEM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这门学的同时,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综合技术素养、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共同完善科学学科的教学。本文立足STE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展开了研究。
一、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培养技术素养
在小学阶段教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果只是站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角度来考虑科学教学,实际上很难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成果。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文本类知识的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知识教学多次都不如让学生亲身实地的实践一次。教师需要牢牢把握住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例如:在教学《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学习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类型的样本土壤,让学生观察不同土壤之间的质地和颜色区别,感受土壤的干湿度。紧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校园内部搜集一些洁净的土壤样本,拿回教室和教师手中的土壤样本作对比,判断校园内部的土壤属于哪一种土壤?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可以让学生搜集家里花盆中的土攘攘,通过携带样本或者拍照留存等多种手段来和教师手中的样本土壤作对比。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专业的技术素养。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真正的科学研究,不是每天坐在教室里背诵大量的科学教材文本内容,而是真正实地探究付出精力和时间去思考科学问题,这样的精神才能被称之为科学精神,这样的素养才能被称之为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技术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这样的启蒙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学习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来完成课程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些有趣的学习体验,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让学生保持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方便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融入科学实验教学,就成为了科学教师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
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趣味化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来完成知识的吸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具有显著提升学习兴趣的作用,需要教师重点探索。
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一实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整个课堂变为一节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来感受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为每一名学生分发相关的实验器材,然后教学基础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比如在使用量杯或量筒的时候应当如何正确读数,在使用天平的时候应当如何放置砝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都是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变量。比如改变水的温度让学生探究不同温度的水分别可以溶解多少克的盐?或者改变物质,让学生探究同一温度,同等质量的水可以溶解多少克的盐,又可以溶解多少克的白砂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不断改变变量,让学生分别探究经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了解程度能够进一步加深,日后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会格外注意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规范的实验技巧,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习惯。这样学生日后再接触大量的初中高中实验课程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本的技术素养也能够得到比较显著的提升。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工程素养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比较薄弱,当教师提出一个项目化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凭借个人的能力其实很难将任务完全完成。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较高的综合型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讨论任务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一定的工程素养。
例如:在教学“天气”的有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系统了解周围天气的变化,教师可以将教学周期延长,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制作出一份“真实的天气记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这个任务的时间跨度比较久,需要花费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学生既需要付出一定时间的坚持,也需要拥有比较完整的统筹规划的能力,在设计天气记录的过程中,考虑多种问题,比如如何将天气预报的版面设计的更加简洁精美,让天气的数据变得更加可视化,方便阅读等等。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开展小组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在一旁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让学生能够一边根据个人的想法完成天气的记录,一边能够利用个人的整合思维,与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在和其他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整合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这实际上也就是STEM教育理念中强调的工程素养与他人不断交流,整合个人想法,从而形成全局意识,以培养个人的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开展这样的教学,可以形成比较朴素的工程思维,建立基本的科学学习思想。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随之出现。STEM属于一种开放、融合的新型教育理念,要求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进行融合,力求从不同方面出发,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孝.小学科学教学融合STEM教育的思考探索[J].新课程,2021,(1):138.
[2]肖雪.STE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启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