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 312030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教育体系不断的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从教学中,做好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成为当今时代需要的素质人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授道德与法治的老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设计丰富的教学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小学老师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小学生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老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为课程设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丰富的课程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对教学内容背景进行设计,从而帮助老师最大程度的调动小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中,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抵抗力,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如何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加强核心素养理念的学习,提高专业自身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老师通过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学习,提高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能力,设计出丰富的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老师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形式,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小学老师在授课时,要向小学生传授学习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有一定的认知程度,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老师在工作之余,也要通过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可以很好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此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逼真教学情境,渗透核心素养
在社会主义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有趣的过程,要想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老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当代教学课程中,小学老师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技术手段,给学生带来更加主观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时,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更高,从而也能更好的体现出教学效果的水平;老师还可以通过为小学生讲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自己的经历等内容,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学老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可以通过借用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来进行教学,指引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更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社会热点舆论中,发现群众对于“老年人跌倒该不该去扶”这一话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和探讨交流,以此来达到实现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角色扮演中,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进行背景的设计,使学生通过现场的表演和观看,去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老师对学生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能更好的判断出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对各种行为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在分析和探讨中得到一定的思想启发。老师在课程中通过结合角色扮演这样的活动,使教学内容贴合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和课程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也可以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增加自己对法治的认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中,课本教材上的内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需求,因此,老师要拓宽教学视野,根据学习的目标来收集教学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对学生的思想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对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展开创新和探索,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好的教育条件。
例如:老师在《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中,可以围绕着歌颂祖国这一主题,在班级内组织学生歌唱祖国的活动,通过颁发奖品的环节,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在歌唱祖国活动即将开始之际,就有很多的学生踊跃报名,要参与到的歌唱活动中去,使课堂气氛瞬间达到高潮。在歌唱曲目中,有学生选择唱《祝福祖国》,也有学生选择唱《红旗飘飘》,还有的学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曲目,通过参加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历练。
四、让课堂回归实际生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引学生要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到思想道德力量和法律的意识,形成好的思想素养,使课堂真正回归实际生活中。小学道德与法制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要慢慢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的修养。
例如:在学习“尊老爱幼”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小学生在与老人互动中,为老人唱唱歌,陪老人说说话,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通过参与这种社会活动实践,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物进行感恩,让小学生充分理解到“尊老爱幼”并不是随便瞎说的,要把这种思想落实到生活实际行动中去,明白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结束语:
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引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用感恩的心认真去对待生活中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物,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法治的认知。小学老师通过自身核心素养理念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创设逼真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从而帮助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华林,祁宝华.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91-192.
[2]邓华锋.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探究[J].课外语文,2021(01):98-99.
[3]袁海英.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审美素养的提升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