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彭娜
[导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职业高中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
        彭娜
        南郑区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省汉中市 723100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职业高中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这不仅仅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更是国家对高职人才培育提出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这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探寻一些新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技能,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途径
前言:
        高职阶段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由于本学科和其他基础通识类学科的差距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完全按照其他通识类科目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本文将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教学帮助。
        一、开展项目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职阶段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往往是偏向整体化的,整体知识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但是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而言,只需要花费少量时间就可以很好的掌握。在此背景下,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不止一些项目化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学习整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的配件与组装”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散乱,知识点比较细小,而且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比较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每一个细小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非常困难,但是如果要将这些知识点集合起来进行应用学习,就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应当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的模式与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为学生设计一个组装计算机的项目化任务,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这一项目。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这一项目时学生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每一个细节,知识点在组装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出作用。
        对于认真听课,并且课后有仔细复习的学生而言,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台计算机的组装,但是对于没有认真复习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项目化任务就比较困难,需要反复和小组内部成员进行确认配合。在不确定的时候还要反复翻看教材内容,甚至是主动向教师继续请教。当然,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虽然会花费一部分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却是吸收知识掌握经验的一个必经过程。任何知识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够完全融会贯通,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内容的掌握也必须贯穿这一原则,因此,开展项目化的教学,整体来说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
        二、开展合作化教学,提高自学能力
        高职阶段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便可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习多种计算机基础操作,但是到了学生实地操作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跟不上节奏,遗忘重要步骤等多种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对个人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笔者在长期的总结反思中得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效率慢,学习质量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足学生时间让其自主探究,自主练习,按照个人的想法完成知识的吸收。
        例如:在教学“Excel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表格中很多函数的内容记忆不是特别清楚,即便其中相当一部分支持教师已经教学过很多遍,但学生的掌握情况依然不是非常乐观。这种状况下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学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探究,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掌握。比如教师要教学“LOOKUP”这个函数在表格中的应用,教师就可以先简单介绍这个函数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留出5到10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自己探索正确的使用方法。一边讨论一边进行手动操作,当出现记忆错乱,记不清楚操作步骤的情况时,学生可以及时向组员请求帮助。在其他同学的辅助下,能够快速回忆其正确的操作步骤,从而完成知识点的掌握。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走下讲台,随时等待学生们的提问即可。事实上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操作性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在内部讨论的过程中消化解决,教师在这之中扮演的只是辅助角色。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记忆力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让师生都能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和学习。
        三、开展分层化教学,重视学生差异
        高职阶段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方面的掌握程度差异是比较大的,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学习编程相关的内容,对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比较了解,甚至不需要教师教学就可以掌握绝大多数的重要知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计算机了解不多,需要教师手把手进行教学,才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在此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阶段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例如:“Word基础操作”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基础的一个技能。很多学生甚至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完成该部分的操作,教师在围绕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学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班级内部不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前准备好一些进阶的教学方案,在计算机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把进阶教学方案发给这部分学生,让其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而在这部分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给其余学生讲解Word的基础操作。通过开展这样的分层教学,有利于保证在一节计算机课堂上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同样有效的学习体验,当这部分内容教学结束之后,为了方便学生互相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划分小组,让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的学生担任组长,给其他同学提供指导帮助。在分层教学法的影响下,班级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该课程的核心。基于课堂生态,着眼真实学生生活,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2]郑惠平.提高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力[J].速读(中旬),2019,(4):129.
[1]周雨.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5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