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超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3
摘要: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大多的想法与思维以及人生观都是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而学科里的道德与法治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教育下,道德与法治的这门学科并未引起老师的重视,在课堂上,导致学生也越来越不重视这两门学科的重大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问题。为了提升小学生阶段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以下文章将围绕着这两科的教学策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阶段;教学策略;
前言: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无疑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构成,应该引起老师的注重,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文化水平,通过对这门学科的认真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性,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及对自身的文化素养都有极深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老师应该让学生展现出优异的小学生品格,比如诚实有信,遵守约定,还有爱国情操等,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点之外,还能丰富自己的身心,达到全面发展的阶段[1]。
一、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部门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师将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来。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他们自身应该做好队伍的组装,以及他们自己去除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转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有老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整个阶段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日里,应该多丰富自己的课外视野,创办学科的探讨会议,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后,可以让教师有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理念以及更广阔的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重视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不过过分看重考试中这门学分的占比,往长远计划,让学生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自身的素养以及日后的生活各方面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方面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的组队方面,积极领导教师开办学习谈论会议,加强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培养,只有老师先重视起来,学生才会重视。此外,教师还要对研讨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及时的改正,这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各个老师也能统一思想。学校一定要抓住对老师的培训管理,老师必须具备积极教学的态度[2],热情饱满的态度去对待探讨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教学达到一个飞跃。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一样的模式下,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二、小组模式展开学科的讨论
有学者曾经提出,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前,应该对本班级的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知道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在什么位置,并以此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教材来,然后在学习这门学科中,采取分小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表达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看法,此外,老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
比如说,课堂上讲到“感恩”的话题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了解到感恩的含义,以及要面对的对象是谁,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时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让学生先对感恩有一个大的轮廓感,其次再创办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地话题围绕着日常生活为了感恩做出的事情,比如感恩父母,为妈妈洗脚,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活,帮助妈妈擦桌子、扫地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反馈对妈妈的爱。老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鼓励和赞美,让学生在无压力的一个氛围下,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
三、道德与法治和学生性格的相关性
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时,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以及怎样的性格,有怎样的喜好,从而连接这门学科有针对性的培养。因为这门学科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比较强,所以老师只有深入的了解到每一学生的特性后,才能展开相应的一系列的活动。在具体的操作实战中,老师要全面的观察学生的动态,以此分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在教室的广泛重视下,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通常这门学科里有大量需要背诵的东西,这让小学生非常的头疼,他们畏惧这样的长篇背诵。这样死记硬背的方式也不太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老师应该在背诵的这一环节提取记忆的技巧,通过了解这段文章的含义,再通过技巧性的方法来让学生产生更有效的记忆,这个方式让小学生不光记下了整段文章,还对文章有一个知识的吸收和了解,这样是有助于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全面发展的。
四、多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性。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知识点引申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会更有效的掌握本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学以致用,将学到的变成自己的。老师在开办组织一场活动时,应该依据教材上的大概内容,并且明确的表示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备而来,做到心中有数,多次反复的利用知识点,这样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有利的。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挑选出一些对这门学科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辅助老师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工作,通过这一训练,学生会更好的学习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如果想有效的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必须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一堂课的时间是几十分钟,不足以把教材内容都讲给学生[3],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能够自主的去钻研,去学习,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学习到有关这门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多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去钻研,通过这种意识的转变,学生会对这一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
总结语:
以上所讲到的就是有关提升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方法。首先是提高老师的个人素养以及文化水平,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中还可以通过互帮互助,组成小组的模式来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以加固学生的记忆点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再有就是老师积极观察学生并对他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此展开相应的教育模式。最后就是以实践为主,多增加学生的实践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来提高这门学科在课堂上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琛 .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探究 [J]. 中华少年 ,2017(13):122.
[2] 孙晓砺 .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基础教育研究 ,2018(06):285.
[3]贾碧玉.新形势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探究[J].中华少年.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