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岭
(石家庄卓越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推动和发展新课改的过程中,中学教育环境变动明显。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被提上日程,并备受关注。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科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中学生为教育对象,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有助于帮助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和思考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提升学生的呃综合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制定未来发展道路的计划。对于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来说,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变动明显,同时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教师个人需要关注该教学板块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轨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向及目标。
二、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目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及理解比较浅显。无法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忽略了课程开展目标的分析及研究。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性活动较少,无法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及理解;学生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
三、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一)明确教育背景及意义
综合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比较片面。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教师对教育背景和意义的了解非常浅显,出现了认识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导致该学科的发展空间被极大的压缩。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及优势,以学生的认知层面为着眼点,加深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目的、作用和价值,在解决这一认知问题之后,学生会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计完整的教学方案,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背景和教育意义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进而主动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和教师负责。当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及意义之后,教师则需要积极的拓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深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告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字面意义,鼓励学生主动梳理个人的发展道路,明确发展方向,进而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进入初中之后,很多学生的能动性越来越明显,同时能够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组织实践性活动
当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知之后,教师则需要让学生明确该教育的目标及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难以凸显目标任务的重要价值。对此,教师需要设计成熟的教学方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及任务融入其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学业,促进个人的全面成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其他阶段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行为特征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对刺激性较强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同时对个人的行为缺乏准确的认知。
为了避免各类行为问题的产生,保障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适当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端正个人的态度,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班级内部的交流讨论活动,以“我的未来”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内部讨论和交流。在开展讨论活动前,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别设置分组,保障学生的思维能够保持统一的水平,尽量避免教学偏差和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生非常积极,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尽量避免偏离思想核心和主题。在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时,教师需要主动说出自己曾经在学生时代的理想和目标,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求知感和好奇心,进而在个人目标的引导下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当学生完成交流讨论活动后,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碰撞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其他学生能够发表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在思维交融和摩擦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职业观能够得到有效的塑造。教师只需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积极组织实践性互动,互相参考意见,让学生能够明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开设的重要任务和目的,进而对个人的未来成长及发展有一个初步的打算。
(三)开展全面性培养工作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点,思想引领工作的跨度较广,同时时间较长。为了避免教学偏差及环节遗漏,教师需要注重全面性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落实,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加深学生对将来道路的认知及思考。其中职业精神的讲解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宏观了解个人未来所需要从事的职业,并对职业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让学生能够有勇气、有自信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发展,努力奋斗。
比如在举行校园艺术节以及各种艺术联欢晚会时,教师可以推荐在艺术上存在天赋的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报考相关的艺术类院校。不断发展学生的天性,释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产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为关键,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个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极有可能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对此,教师可以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向,先罗列出不同的职业,讲解各个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所需要承担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宏观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个人的方向及目标,进而激发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主动培养个人的兴趣及爱好。
四、结语
在中学教育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板块。该板块教育的质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正视学生,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成长提供更多的依据和保障,时刻关心学生的动向,及时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联系,为学生答疑解惑。
参考文献
[1]鄢木秀.论我国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青年探索,2011(05):73-78.
[2]李雪英.论中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由大学生转专业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1,000(001):37-38.
作者简介:
刘俊岭(1981.4)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石家庄卓越中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