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低段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学习兴趣——以《大禹治水》一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张曦
[导读]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神话传说,

        张曦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楚门中心小学 317605
        【摘  要】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神话传说,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可从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斟酌、教学评价指向三方面全方位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文本的浓厚学习兴趣,为之后的神话传说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第一学段;神话传说;学习兴趣

        《大禹治水》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它紧紧围绕“伟人”这一单元主题,讲述了大禹利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神话传说,其叙事性较强,但学生在体悟场景、人物品质的语句会稍显艰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如何让低段学生在初次学习神话传说时,在充分体悟场景、人物品质的同时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本文旨在解决的问题。通过撰写教案、磨课、试教、再磨课,展示课这一系列活动下来,作为执教者,我认为《大禹治水》这一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准设计,突出童趣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设计一个有趣的开头,一下子就吸引所有学生的目光显得尤为重要。《大禹治水》虽然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阶段出现的第一篇神话传说。但是在这之前,学生们在课外有一些积累。基于此,在导入时,可以配合神话传说的精美图片,让学生们根据图片猜测对应的神话传说。
        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爱阅读的你们一定看过不少神话故事吧?
        生1:我看过《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生2:我看过《女娲补天》。
        ……
        师:你们看过的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从屏幕中的图片里猜一猜这是什么神话传说?
        用聊天的方式可以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谈话的内容又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那么在教学伊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从此激起。
(二)乘胜追击,持续有效
        课堂应以学生为本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初次接触文本课题时,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接下来的环节会开展得更为顺利。
        课堂实录:
        师:让我们响响亮亮地齐读课题!
        生:大禹治水
        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个课题?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生2:大禹治水成功了吗?
        生3: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师:这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带着自己提的问题走入课文。自由朗读的时候,记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围绕课题提问对于低段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对难度系数较低的一种学习方法。只要稍加点拨,及时小结,自主探究的大门就此打开。
        (三)补充资料,完整充盈
        低段的字词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从一年级至二年级,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记忆生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等等。这些方法既有趣又有效,而《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那么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适时补充有趣的生字故事,学生们学起来兴趣显得尤为浓厚。
        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说到这个“洪”字呀,它背后还藏着一个故事呢,想不想听听?
        生齐答:想!
        师: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因此在“共”的旁边就加上了一个三点水,“洪”就是这样来的。


        听故事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件事了,在学习的课堂上,也能听到有趣的故事,哪怕故事很短,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而“洪”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无声无息却又扎实有效地落实下去了。
        (四)结合图例视频,加深体悟
        文本第一段的泡泡提示语中写道:联系下文,我知道了“泛滥”的意思。语句中“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是直接指向“泛滥”的,学生可以找出。但是此时他们的感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此时适时加入图片和视频,就能将基础朗读提升至读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百般痛苦。
        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看了刚才的这些图片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洪水好大好大,把房屋都冲倒了!人都冲走了!好可怕!
        生2:而且毒蛇猛兽的家园也被洪水冲没了,它们就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真是太危险了!
        师:是呀,那你能不能读出这份可怕和危险呢?
        结合图文、视频,从视觉、听觉等各种角度加深学生对“泛滥”的理解,才能真正地落实学生对字词意思的掌握。
        (五)字理分析,感受传统
        字理分析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和生动的游戏,让学生们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一些汉字的构字原理、构造的规律与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们,这是“灾”小篆的写法,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宝盖头变得很长,像是一座房子。
        生2:房子里面着火了!
        古文字相较现代汉字更为形象具体,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于此同时,他们也就明白了“灾”字为什么要这样写了。
        (六)各种形式朗读,加深理解
        在朗读文本时,我们可以采取男女生合作读,组别与组别合作读、班级与班级合作读(适用于互联网+)。这种交互式的合作朗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玩味表达,凸现零距
        在试教时,当出示洪水冲毁房屋,淹没田地,毒蛇猛兽等图片时,我当时是这样提问的:田地被淹没了,这就意味着什么?低段学生并不十分懂什么叫意味,只是从我的眼神中大致明白田地淹没了,人们就会没饭吃。所以,这一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卡壳。但我们在磨课时,就指出这一表述太过成人化。所以在展示课时,我斟酌之后,改成:田地被淹没了,会怎么样?这样,就显得通俗易懂,也拉近了我跟学生之间的距离。
        当看完洪水视频之后,我追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但是仔细思索,认为“感受”一次显得宽泛空洞,倒不如直接将两个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堂成效较为理想,实录已在上文展示,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提及的“灾”字,教学表述“擦亮眼睛”这一词语就尤为显得充满童趣,有些孩子会真的根据你的提示语去用小手揩揩眼睛,真是有趣极了!
三.教学评价,积极正面
        低段的学生学习心理是极其需要呵护的,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我们一定要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给予肯定。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回答正确,大肆赞赏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必要的肯定及褒奖对他们的鼓励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夸张地肯定他的表现:你真是班级里的小博士!你真是大家的小科学家!你可真是个小书迷!你真会读书!为你竖起大拇指!
(二)回答错误,予以肯定
        低段学生大胆举手发言这一行为就值得肯定,所以无论其答对答错,我们都应鼓励他。答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你真棒,能把句子说完整了,不过仔细听听别人怎么说,他们一定会帮到你!你的发言很响亮,但是好像说得不够清楚,请其他小朋友帮帮你好不好?这是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鼓励!
        总而言之,对于低年级语文学习而言,兴趣比内容更为重要。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将来学好语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语文学习这一过程中激扬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