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书法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梁成登
[导读]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梁成登
        广西玉林市群众艺术馆  
        摘要: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书法起着非常大的传承性作用。在当今时代,书法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书法素养更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是在人工智能发展深入的现代社会,书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书法教师,应当致力于书法教育,并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书法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对书法的认知日渐浅淡,一些人甚至会认为,在智能化的信息时代,书法已经成了无用之物。长此以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便会陷入失传的境地。因此,作为书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致力于书法教育,并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价值观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书法对当代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法学习中去,并从中达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书法教育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书法学科所涉知识面非常广。
        文字是书法的对象,书法是文字的表现形式。文字书写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可以说,文字学的研究范围,与书法研究的范围是密不可分的。文字的发展史,就是书法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书法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书法审美的变化,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哲学思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从书法的工具、材料、章法、形式上讲,其演变史同样是与社会的工业、农业、科技、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的。
        从其内容形式上讲,更是与诗词赋曲、绘画、篆刻、音乐、舞蹈、建筑、武术、兵法、医学、历法、风水、政治、经济等都融合一体。
        在书法教育中,有效融入其所涉相关学科的知识,可极大地丰富学生知识面,促进其人文知识的提升。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教师也应当始终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应的书法动画短片和相关的书法作品,通过对书法作品和书法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对书法学习更加的感兴趣,这能够调动学生书法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脚步进行书法训练与写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觉求知,是丰富学生人文知识的最好方法。
        二、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感悟人文思想
        文以载道,书亦载道。书法艺术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屈骚、道家、禅宗等文化之上的,书法体现的就是中华文化的人文思想。颜真卿书法浑穆博大,雍容开阔,最能代表儒家精神;“一阴一阳之谓道”,“书,阴阳阳刚柔不可偏颇”,如此简短的两句,道尽了书法与道家哲学的渊源;清代书法家王文治有“吾诗、字皆禅理也”之说,足体现了书法与禅宗文化的紧密关系。由此,通过书法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感悟人文思想,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书法理论的重要源头,于修身,于学书皆大有裨益。
        中庸、和谐是书法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精髓。下面以此为例,分析书法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书法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通过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掌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汉字之美,并掌握书法的精髓。[2]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应当注重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整体结构,关注到汉字书写的立体感和形象感,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出发学习具体的汉字书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对汉字的不同间架结构和组成部件进行模块化的处理,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汉字的偏旁,用不同的标志对汉字的书写方法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简单的辨别出汉字的结构,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一个整体,在进行汉字书写时,要关注到左半部分,也要关注到右半部分,要关注到上半部分,也要关注到下半部分。
        结构对称和章法和谐是汉字整体性书写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对汉字进行拆分和组合,让学生对结构对称和章法和谐有更深刻的认知。

具体而言,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书法结构和汉字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布局,学生在一开始学习书法时,往往不能够对汉字进行合理的布局,这时教师就应当以方块字的形式进行课堂的讲授,从基本笔画入手,首先让学生进行临摹,临摹的内容是一些笔画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的汉字,接着让学生进行自主书写,通过自主书写,学生能够对汉字的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汉字是有重心的,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应当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找到汉字的重心,抓住了重心,书写出来的汉字才能够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对于比划比较繁复的汉字,教师应当对汉字进行拆分和整体化的处理。通过对汉字进行拆分,学生能够学会具体部分和偏旁的写法,通过组合,学生能够认识到汉字是一个整体,在书写汉字时,要注重笔画的轻重适度和结构稳定,这样写出来的汉字才能够具有美感。[3]在开展书法教学时,教师应当秉承先简单再复杂,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首先让学生对书法学习感兴趣,接着再将书法学习的要领讲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掌握具体偏旁和部首的写法,引导学生进行描摹与临帖,接着再让学生将偏旁和部首与其他内容进行组合,从汉字的整体性出发,创作书法作品。在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教师应当融入适当的书法作品和关于书法的影视作品,以及书法发展史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对书法学习更加的感兴趣,也有终于让人文素养贯穿书法教学的始终,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书法教育也要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
        书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提倡的书法教育,不应是停留在知之而知之的疆化形式,而应让学生懂得融会贯通。
        书法离不开实践训练,实践出真知。在书法教育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事物的方法,掌握有效调整自身对书法情绪的方法,掌握如何坚定意志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技能训练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武装头脑,让学生懂观察、会比较、识分类、勤思考,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模仿创造,学习起来才可事半功倍。
        学生借助书法的学习,将这过程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迁移到其他方面,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书法课堂就是非常好的场所。[4]书法对于陶冶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书法写作的基本技巧,更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
        四、书法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书者,性情也。一幅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知、情、意的综合体现,蕴含着书者的内心精神世界。生动表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的书法典故较多,这里不做列举。可以说,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是有生命的,他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做事先做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育是排在教育的首位的,寓德育于书法教育之中,也是书法教育的第一要务。举个例说,在当今社会,个体的合作意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书法教育是培养、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为此,书法教育不要只顾技能的学习训练,而要首重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挖掘书法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底蕴,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实现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融入到书法教育之中,借助书法这种外在形式实现内在人文素养的提升。
        书法艺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书法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书法作品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不断的提高个人对文化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规范个人的行为,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5]
        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艺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书法艺术与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资源和组织形式开展书法教学,为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书法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让书法真正的成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坚定个人道德品质,提高个人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个人书法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福桥.论高中书法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J].名师在线,2019(33):64-65.
        [2] 尹湘江.浅谈高中书法课堂中书法文化教学的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66-167+170.
        [3]潘亚军.写一手好字,做一个好人——漕泾小学书法教育纪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23.
        [4]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8:7.
        [5] 刘仁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书法教学实效[J].基础教育论坛,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