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表现与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闫俊琪
[导读]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学生,

        闫俊琪  
        延边大学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 133000

        摘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学生,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能力、教学水平。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各种职业道德问题,如价值观念模糊、爱岗敬业精神不足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中小学教师正确的认知到自身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并利用各种策略进行改善,以此来实现自己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正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参与教学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和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极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教师在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中,凸显自身的示范性和榜样性;还强调其需要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中体现自身职业道德的广泛性和深远性;更是倡导教师在自身职业道德的增强中,提升其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在加强建设自身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下,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水平[1]。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表现
(一)价值观念模糊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中小学教师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开始功利化价值观念,在教学职业中也过于懈怠,更别提工作热情。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认为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稳定的工作。有些教师不注重自己职业道德的提升,反而对学生家长的经济实力和人脉关系过于重视。有些教师甚至明里暗里的要求学生家长给予自己“好处”,在家长给予“好处”之后,教师再格外的关照相应的学生。或者有些教师在教授课程和技能时,态度过于敷衍,对于学生的提问,也只回以一句“这么简单你也不会”,使得学生逐渐产生一种自卑感和畏惧心理,进而学习兴趣和效率不断降低。而这种种迹象,其实正是教师价值观念模糊的体现。
(二)爱岗敬业精神弱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教师职业特色的保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着“有钱才做,没钱不干”的思想。对于学校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态度消极懈怠不说,也不会按时按量的完成,更是忽视了教学任务的标准。还有教师压根就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不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不对学生是否听懂的情况进行了解,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或者也有部分教师不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数不胜数,行为举止与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更是没有半点相符之处[2]。更是有些许教师存在急功近利亦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极端和消极思想,教风不正的情况简直多如牛毛。甚至在中小学教师中,还有教师开设第二课堂,在其他地方开办补习班或者担任私人家教的现象。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对策
(一)强化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要想教育他人,首先自己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严格要求自己。而在这过程中,教师就要先加强学习职业道德理论,而后以理论为基础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既要对国家所要求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文件和政策进行研究,又要对学校中所提出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展开学习。只有教师自己对先进的思想进行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中,实现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而教师在加强对自身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后,就需要在实践教育中对各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意识素养和意志品质等进行传授,同时要通过教学情景的应用,来选择和模拟出与这些精神素养相符合的道德行为。另外,由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深刻的影响到学生,因而教师不仅需要在工作教学中严格规范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要在道德规范上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要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为核心,强化自己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3]。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中小学教师还需要在毫无保留的传授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如此在达成教学中的道德要求下,提升自己和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坚持职业道德情感实践
        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升中,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到职业道德实践的转化,并以实际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自己日常教育的不断摸索和剖析,来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不断成长,也能在增强教师的理性选择下,促进其责任意识的树立。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学困生等等,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发现和挖掘,要在发挥学生特性特长的情况下,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可塑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于消极怠慢,而是应该以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和教学;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师价值的基础上,以热爱的心理来发展这份职业。教师要在发挥自己作用的前提下,强化对中小学阶段教育重要性的强调,要让学生在正确认知小学教育下,逐渐地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三)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从而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以规范为依据,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履行,自觉建设出优良作风和道德修养,以此为自己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其次,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教师讨论等形式,以对教师的广泛调研为基础,在对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能力素养进行了解后,对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进行制定。如详细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内容、奖惩制度等等,这样方能指明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才能正规化和制度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
        之后,学校方面可以以详细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为依据,对专门的考核小组进行成立。要由考核小组来考核和评分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由考核小组来表彰和奖励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再由学校宣传部门,对职业道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展开大力宣传,使其能够成为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榜样[5]。同时,在评选出品行不良的教师后,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应该让此类教师在限制的时间内加强改正自己的不良之处,并要以此为基础,视教师的具体情节轻重来对教师的考核分进行适当的扣减。最后,学校方面再以各教师最终的考核分为前提,对教师进行评优评先活动,并评定教师的教学职称。而后再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实际表现为中心,增加教师的福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利用此种方式,就能够增加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意识,可以让教师积极的投入到职业道德提升中,从而能够在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下,达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意识素养的积极熏陶和感染。
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管理和完善的过程,此过程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考验,更是对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健康成长产生了影响。因此,面对现如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逐渐缺失的现状,应该在要求教师强化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后,让教师通过增强的情感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同时学校方面也有对相应的师德考核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如此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朝晖.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青年时代,2017,(6):148-148.
[2]李清林,李祯懋.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29-30.
[3]郝艳娜.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讨论[J].求知导刊,2019,(7):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