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命题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夏莹
[导读] :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夏莹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中学   312000
        摘要: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真实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在真实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以生活中实际的科学问题为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转化创新运用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本文对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初中科学教学进行了阐述分析,希望为促进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真实问题解决 初中科学 评价研究
        前言
        教育是知识传授的一种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转化成一种促进自己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并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初中科学基于真实问题进行的教学形式,正是以真实的生活问题为解决中心,将学科知识和实际问题进行融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1.创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真实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形式主要分为真实问题情境的建设,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将要教学的知识融合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从基本的问题提出到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行真实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1]。目前,初中学生对学习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学习的动力不再来源于好奇心的趋势,而是来源于对学习本身的学习兴趣,初中科学学科是一门枯燥且严谨的学习科目,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所以初中科学学科以真实问题为引导进行知识的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初中科学《水的浮力》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水的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但教学的难点在于这部分内容都较为抽象,许多知识光靠教材中的文字解释是不容易让学生掌握水的浮力内容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贴合生活的问题教学情境,如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当人躺在浴缸水中时,身体会有怎样的感觉?水会发生变化吗?让学生以真实问题为引导先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问题推进式的教学形式展开浮力的教学内容,以解决问题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学习内容[2]。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迫切的想要知道为什么在水中身体会有变轻的感觉,浴缸水面又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会积极融入到知识探索中,教学的知识自然就会变得轻松容易,学生主动地去索取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学生科学思维自然会形成,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2.实践动手操作,解决真实问题
        初中科学教学中选取的真实问题不是简单的小问题,而是基于要教学的知识设定的真实性生活问题,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变的,真实的教学问题也应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进行多样性的选择,教学结合真实的生活问题,学生才能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进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就会提升。因此在进行初中科学教学活动时,要尽量将教学内容和真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3]。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定好真实教学情境后,其次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教学形式将实践动手操作的真实性生活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切实还原真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教师除了应用教学设备模拟教学环境之外,还可以将问题设计成实验教学形式,将要学的知识设定在一定的教学实验道具中,让学生模仿生活中的操作进行实际演示,力求让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成为生活中某种具体的生活情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发现科学问题的形成,从而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有效方式,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创造力。
        3.注重引导学习,培养学生深度探究学习能力
        采取真实问题式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所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决不能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初中科学学科的设定本身就是知识探索学习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提出教学问题,有自圆其说式的将问题答案告诉学生,那学生还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科学教学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真实问题之后,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和尝试,进行合理的猜测和尝试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4]。初中科学教材中公式的推导以及概念的设定,也是通过无数次的猜想和证明总结出来的,所以解决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尝试,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尝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从学科兴趣发展状态过渡到学科知识的深度探究学习阶段。比如当学生对水的浮力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在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推理出水的密度计算公式,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真实解决问题的科学教学形式,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对科学学习价值的认知,以真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引导,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初中科学的教学活动只有以真实解决问题为教学的核心,才能让初中科学的教学活动展现出无限的活力和生机,才能促进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华震.在“解题”中走向“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科学生活化情景试题教学价值评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9,26(02):40-41.
        [2]徐亚奇.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以“自制地球仪”为例[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150-151.
        [3]王承.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阐释[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7.
        [4]沈森挺.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视角谈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