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翔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的逐年提升,单纯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这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2017级“3+2”高职药学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现代学徒制班为例,结合实际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探讨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药学;学生管理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逐年提升,传统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教育。我校积极响应,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鲁南制药集团合作,在2017级“3+2”高职药学专业学生中组建药品营销方向现代学徒制班。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亟需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挑战
(一)学生管理主体的双元化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我校实行班主任管理制度,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随着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开展,班主任与企业师傅组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双主体,共同完成学生的管理工作。然而,由于现代学徒制实施时间较短,学校与企业之间就学生的管理工作配合不够精细,分工不明、交接不清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二)受教育者身份的双重性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内受
教育者是学生身份,在企业中,受教育者是学徒或者员工身份。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在企业中的学习进度、人身安全等问题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培养学生,学生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教育地点的多变性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要求实现工学交替,即部分时间学生在校完成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余时间在企业顶岗实践,打破了原有的集中在校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校企的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必须灵活变通。由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实行时间较短,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反馈评价机制,学生和企业的诉求容易被忽略。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可行性举措
(一)搭建学生-企业-辅导员-家长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制
度
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特点,即双主体、多场景、工学交替等特征,单一的管理主体和干预主体,已经无法应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因此需要搭建学生、学校、企业及家庭的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制度。在该制度的构建中,高职院校应处于主导地位,主动构建校企协同机制、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机制,使得学生在学生与学徒身份之间的任何角色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能从各方及时获取到反馈。高职院校必须与负责接收学生学徒的企业进行对接,对学生在不同场域的身份进行合理界定,通过管理工作提升学生学习、工作的效率。同时,应站在学生的利益角度,代表所有参与企业学徒实习的学生与企业谈好各种条件,以便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安全。对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职业院校教师要改变管理观念,适应新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除了出现在校园中,还应当延伸到企业,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起主要作用。
1. 及时发现,适时引导。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在企期间,学校教师都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跟进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排查,掌握学生心理的最新动态,防范于未然。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特殊问题,应联合班主任、任课老师、企业师傅、同学等力量帮助其解决问题,治愈于未病。
2. 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建构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合作、亲密、友善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多与学生接触。学生在企期间,多和企业沟通,形成协同共管的机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思想动向和可能遇到的社会障碍,并联合企业的力量提前干预,引导学生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3. 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尽可能排除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条件,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进入企业当学徒后的心态变化和对各种角色的适应程度,并与企业建立互联互通的联动通气机制,当有学生遇到重大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学校。
(三)高职院校应改革学生管理制度,改变管理方式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企业为辅。
1.高职院校应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学生管理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发展实际的对接。在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应该从学校社会工作学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来改进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注重学生在企业中的权益保障。
2.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在短期内切换多种角色,可能带来的角色混乱问题。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提前预练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多种角色,随时适应环境转换,以求能够增强学生的多重角色快速转换能力及社会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3. 在实际的工学交替过程中,会有不少学生未能适应现代学徒制所带来的身份、环境、角色、责任的多种转变而产生心理障碍问题。高职院校应做好心理疏导服务,强化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在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替转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现代教育改革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玲霞.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法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高教学刊,2020(12):124-127.
[2]李祥.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 高教探索,2015(08):52-54.
[3]姜利波. 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81-83.
[4]卢杰,布秀娟,张晶,李春英.医学院校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现状分析及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4):38-39.
[5]刘异,胡还甫.高职药学专业订单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03):19-20.